有报道称,日前,许昌市78个乡镇(不含办事处)全部建成廉政食堂并正式投入运行。许昌市还规定,乡镇日常必要的公务招待一律安排在廉政食堂,并严格限定消费标准,禁止烟酒。在“三公消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背景下,廉政食堂的建设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廉政食堂建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压缩了乡镇公务消费支出,提高了乡镇财政的使用效率。廉政食堂大幅降低了乡镇招待经费支出,节省出了大量的资金,可以用来解决民生问题,公共财政的效率得以提高。二是改善了机关作风,形成了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廉政食堂的建立改变了铺张浪费的招待习惯,有利于推崇节俭之风。同时,在廉政食堂用餐,节省了机关工作人员大量的用餐时间,工作中不再“面若桃花”,酒气熏天,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搞好本职工作,改善了干部形象,有利于树立勤政为民的干部形象。
廉政食堂在乡镇的产生,有其重要的背景和原因。应该说,财政紧张是乡镇政府建设廉政食堂的重要动因。“穷则思变”,在财政来源不足的情况下,政府想办法节约支出,是一条情理之中的出路。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目前有许多地方都在搞廉政食堂建设,但为什么偏偏都是乡镇基层政府,如湖南资兴市东乡镇、安徽省砀山县良梨镇?为什么没有县级、市级甚至省级政府办廉政食堂?这就需要讨论政府改革创新的相关问题。笔者认为,政府管理制度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涉及体制、机构、人员等核心问题的“硬制度”,另外一种是不涉及该类问题的“软制度”。相应地,政府改革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方式。自上而下的政府改革通常是针对“硬制度”的,如“大部制”改革。“硬制度”根深蒂固,只有从高层发起,往下层层推进才能得以贯彻落实。自下而上的政府改革通常是针对“软制度”的,如政府工作方式的创新,包括廉政食堂在内的政府招待方式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软制度”改革阻力相对小得多,因此,“软制度”改革在基层就可以较为容易地实现。部分干部和群众对于乡镇办廉政食堂,也有顾虑,担心上级领导不习惯这种招待。因此,上级政府和官员对乡镇食堂的态度是决定廉政食堂命运的重要因素。
从乡镇廉政食堂本身的运行来说,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制度。乡镇政府应该将所有廉政食堂的就餐人员、就餐时间、消费金额等内容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廉政食堂才有约束力,才有公信力。从廉政食堂的推广来说,需要政府领导者的勇气,需要上级领导的支持,更需要自上而下的强力推行。应该探索出一套廉政食堂运行的良好办法,积累成熟的经验,做出若干个样板,进行宣传推广。在此前提下,改革当前的公务消费制度和公务接待方式,按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研究制定详尽的与廉政食堂一致的接待标准,并要求各级政府建设和完善廉政食堂,在廉政食堂进行公务接待。如果能够实现廉政食堂的普及化,我国公务消费支出必将大大降低,政府效率和政府形象将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