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展的桥头堡与试验田,平潭,一时间成为两岸关注的共同家园,成为全国关注的开发热土。
按照总体规划,平潭将建设成为两岸共同的“新家园”,并以“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五个共同”的方式来推进。这就是平潭开放开发的战略意义所在,也是海西发展的重大依托与平台所在。同时,平潭将实施比现有特区更加优惠、更加灵活的政策,被形象地比喻为比特区还特殊的“新特区”。
新平潭,破茧而出,腾空而起!新平潭,蓝图已绘,扬帆起航!
突破:打造两岸交往交流的主通道
在提出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之初,福建省就在思考与酝酿如何面向海峡东岸建设一个经济实验区,以作为福建推进海西建设的突破口与平台。正是此时,平潭岛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浮出水面。平潭处于台湾海峡中北部,这里距台湾新竹港仅68海里,是大陆距离台湾省最近的县。相对封闭的岛屿很适合实行相对封闭的管理。平潭县面积392.92平方公里,人口39万,经济基础相对落后,因此,若通过实施优惠政策,全力先行先试,是完全可以取得后发优势的。
2009年5月,国务院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在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福建沿海有条件的岛屿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根据这一精神,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2009年7月底召开的中共福建省委八届六次全会上正式作出了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决定。2010年,“加快平潭实验区开放开发”写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平潭综合实验区如何进行战略定位?如何确定发展目标?按照中央领导的相关指示精神,实验区管委会提出要从把平潭打造成两岸交往交流主通道的方向上进行突破,并最终把平潭建设成不仅是台商而且是所有台胞,都有“家”的感觉的共同家园。
如何才能让台胞在平潭找到“家”的感觉?此次出台的平潭总体规划,让平潭获得了比现有特区更加优惠、更加灵活的新政策,让平潭可以朝着建设自由贸易港区的方向迈进。这是全新的探索,这里成为了“新特区”。
为什么说平潭比现有的特区还“特”?到底“特”在哪里?管委会有关领导对此进行了形象的解读。一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二是承担促进两岸合作与交流的特殊的历史使命,三是国家所赋予的特殊的优惠政策。这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开发区,也不是原有建设的经济特区,而是从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迈进了一大步。平潭将实行全岛放开、分线管理的特殊的通关模式;实行岛内企业间免收增值税、消费税等特殊的税收政策;实行特殊的投资、财政、金融及土地配套政策;实行方便两岸人员往来、就业、生活的特殊政策。
速度:一天一个亿,一年大变样
2010年底,平潭海峡大桥与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从福州到平潭的车程从150分钟缩短至80分钟。记者到达后采访的第一站就是正在全力建设的协力科技产业园区。这是在平潭综合实验区挂牌后第一批签约的项目,也是第一个破土动工的企业。该产业园总投资73亿元,主要建设集成电路封装、6英寸晶园、8英寸晶园和研发基地。董事长李明福告诉记者:“有政策杠杆的撬动,就会出现无限的商机,这就是我们选择平潭的原因。虽然现在还比较落后,我相信3年后这里一定是座崭新和温暖的城市!”他介绍说,“园区现在有50多位来自台湾的白领,通过已经通航的‘海峡号’,这里与台湾实现一日生活工作圈,指日可待。”
2011年11月30日,高速客滚轮“海峡号”正式起航,从平潭出发,历时2小时30分抵达台中港。被称为“海上巴士”的“海峡号”,承载着两岸人民的期待,迈开了构筑两岸快捷主通道的步伐,在两岸引起了热烈反响。站在码头上,负责该轮运营的海峡高速客滚航运公司总经理叶华陶感慨地对记者说:“你能想象这里一年前还是一片海吗?从吹沙造地,到建起码头、航站大楼,再到引进‘海峡号’,一切都以非常规的速度同步推进,这就是平潭速度。我是平潭沧海桑田的见证者。我为此而自豪!”
在2010年完成投资近100亿元的基础上,2011年度平潭完成投资300亿元,力争三年内完成投资1000亿元。一天一个亿,一年大变样,这是平潭速度的真实写照!
模式:以“三大创新”推动先行先试
围绕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平潭坚持走绿色、低碳、高新技术的产业发展之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总投资达16.4亿美元的冠捷科技园已有10家台资关联企业入驻,计划于2013年初投产。由世茂集团开发的“海峡城”城市综合体总投资达150亿元,正在建设之中。对台小额贸易市场、小企业总部、民生养生基地、航运中心和保税物流等一批项目即将动建。平潭海洋大学、创新研究所、海洋高新科技示范基地、软件园、博物馆等项目正在抓紧实施。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与一大批改善民生的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在环岛路建设现场,虽然刮着风下着雨,但施工作业依然没有停止。来自厦门路桥的项目经理曾华明向记者表示:“我们的施工,是刮风不停工,春节不放假。”
平潭计划在三年内基本形成两岸对接的条件。正是这种紧迫感与使命感,让这里所有的建设者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中。
当前,摆在实验区管委会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在没有先例与经验的背景下,真正建起两岸共同家园。为此,管委会提出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五个共同”合作模式上创新、“重点领域创新”,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先行先试。
为了完成这三大创新任务,管委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设立“一办、四局、五个组团指挥部”,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发布18条扶持台胞到平潭创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设立“平潭开放开发顾问团”;将重点深化与台湾市县的区域合作,采取“让地、让权、让利”,探索与台湾市县联合开发或由其单独开发的模式,推动台胞参与平潭事务管理;正抓紧研究制定具体监管方案和实施办法,力争今年底基本具备封关条件,2013年初实施新的通关制度。
管委会领导向记者表示:平潭现在还处在“把纸浆做成纸”的阶段,相信一年后,就能做出最好的“宣纸”,具备与东岸对接的条件。到那时,就可以开始绘出最美的蓝图,最终把平潭建成两岸人民安居乐业的共同家园。(本报记者 高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