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旗府所在地往南30多里的草原深处,就是将军之子廷·巴特尔37年扎根草原的地方——萨如拉图亚嘎查。今年56岁的廷·巴特尔是嘎查的党支部书记。
与2002年相比,如今廷·巴特尔家的大院里,多出了一块醒目的大牌子——锡林郭勒盟农牧民培训中心。廷·巴特尔说,自从2002年中央媒体集中宣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他立刻成了名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党的十七大代表。更大的变化是慕名前来取经的内蒙古各地的牧民多了起来,还有蒙古国的牧民,几年里累计达到两万多人。他把家里的大房子改建成教室,给大家介绍养牛的经验和改善居住条件的各种做法。
廷·巴特尔,蒙古族,1955年出生于呼和浩特,父亲廷懋是新中国授予的内蒙古籍最早的4名少将之一。1974年,高中毕业的廷·巴特尔插队来到萨如拉图亚嘎查。知青大返城时,廷·巴特尔的父亲廷懋出任内蒙古军区政委、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廷·巴特尔把回城的指标一次次拱手相让,最后他一个人留在了草原。后来,廷·巴特尔与牧民姑娘额尔登其木格相恋、结婚,最终扎根草原。
一头牛的收入顶5只羊,一头牛4条腿,5只羊20只蹄子,哪个对草场破坏大?养200头牛费劲还是养1000只羊费劲?在他一遍遍地劝解下,牧民们纷纷压缩羊的数量,改养肉牛,草原慢慢恢复了元气。
嘎查牧民不仅学习他的养牛方法,还让廷·巴特尔帮忙设计安装新房内的设施。如今全嘎查有70户牧民养着4000多头肉牛,嘎查人均年纯收入由2002年的不到700元增加到现在的1.5万元。
“牛的数量多了也会破坏草原,应该压缩牛的头数,提高个体质量。”廷·巴特尔又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他改良牛的品种,将自家150头牛减少到60头,又将草场划分为几个区域,让牛群在草原上自由觅食,不喂饲料。这一地区虫子较多,他就推广生态养鱼。晚上用灯光把昆虫吸引到鱼塘,鱼吃昆虫,既灭虫又喂鱼。
现在的廷·巴特尔主要是带领牧民改善居住条件。他自己设计图纸,给房子安装上下水管道、暖气、光缆。记者在这里的牧民家里看到,家家都有暖气、太阳能热水器、抽水马桶、宽带电脑、装有遥控门的车库。“我的理想是让牧民们感受到他们的生活不比城市差。”廷·巴特尔说。(本报记者 高 平 本报通讯员 哈 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