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04犹如一面旗

    作者:邹 兵 解学明 崔志坚 《光明日报》( 2011年12月16日 13版)

        20年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十几名年轻军人研制我国首台大容量数字程控交换机HJD04机,一举打破西方对此核心技术的垄断。回顾“04”崛起之路,闪耀其中的精神文化之光,犹如一面大旗,引领“04团队”不断攀登自主创新高峰。

     精神不能“空心”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电话装机总量不足800万线,其中不乏清末民初的老古董设备。80年代末那次西方对我国的技术制裁,更使刚起头的中国信息通信网基础建设举步维艰。

        一腔热血,让邬江兴、鲁国英、罗兴国等年轻军人奋起。他们发誓,要在“10年内,让中国通信‘飞’进程控交换机时代”。

        这个梦想,看似遥不可及!世界第一台程控交换机,早在1965年就诞生在西方著名的“贝尔实验室”。而邬江兴们的“贝尔实验室”,只是几间破房。技术“空心”,精神不能“空心”!凭着寒酸的实验条件和区区16万元起家经费,邬江兴和战友挑战西方每年动用数千人、上亿美元打造的技术之巅。

        七载寒暑攻关,邬江兴们一个脚印一汪汗水,研制成功“04机”,迈上世界程控交换技术之巅。

     “弓弦”才是捷径

        20年来,04团队3项技术载入中国自主创新史册:程控交换、核心路由器、基于全IP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20年里,04团队3次战略转型:从计算机到交换机、从有线到无线、从电信网到互联网,拿下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造出多项世界第一和国内首创。

        “跨越”是04团队最亮丽的“名片”。

        什么是跨越?在邬江兴眼中,就是要敢于“弯道超车”,走“弓弦”。“弓弦”是险途,也是捷径。

        走“弓弦”,就要把目光投向未来,目标锁定前沿。当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西方悄然兴起之际,邬江兴迅速组建团队,历时三年攻关,一步跨越两代,研发出世界首个基于全IP结构的分布式移动通信系统;当西方国家IPV4核心路由器抢滩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时候,“04团队”利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优势,一举研发出居世界领先水平的IPV6/IPV4双栈路由设备。

        走“弓弦”,要敢于摒弃“拿来主义”,勇走“第二条路”。从程控交换领域的“门外汉”,到中国程控交换机的先驱者,得益于04团队跳出沿用百年的交换机设计理念和模式,开启基于计算机体系的软件电话服务新时代。另辟蹊径,才能一步迈进世界先进行列。

     一个大胆决定

        按当年科技成果转化的标准程序,一路走下来,至少需要3年。“再等3年,我们连立锥之地都没有了!”邬江兴和战友们急了。 “04团队”一个大胆决定,把自己“逼”上悬崖:研、产、训、用“四步并作一步走”,缩短成果“预产期”,让国人尽快用上自己的“争气机”。

        这样打破常规,冒的是违法违纪、丢官弃爵的风险。

        邬江兴们没有却步。他们的忘我行动,感动了领导、同行、业界,政策、资金、关怀终于到位。

        “与洋装备硬拼不行,要走中国特色的产业之路。”审时度势,“04团队”确立产业推广的两条基本思路:操作要简单,让一般技术人员会用;价格要低廉,让普通百姓也能用得起。为中国人“量身定制”的“04机”,破土而出。

        有人断言,“04效应”,至少为中国通信产业进步赢得15年时间,至少为国家创造了上万亿元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支持也是一种“宽容”

        创新,需要环境的支撑,如同优良种子茁壮成长,需要植根沃土。

        昔日一幕,至今让04团队心怀感动。当首台“04”样机在某电信局试用时,设备一天十几次“趴窝”,出错的话费单误差高达几十万元,而电信局和数千户用户没有一丝怨言、没有一人投诉。人们知道,我们用的是中国人自己的创新产品,要允许犯错,要给予他们完善产品的机会,否则创新的技术永远逾越不了“成熟度的壁垒”,永远实现不了赶超。

        美国的“硅谷”有句名言:失败是我们最为重要的产品。纵观当今发达国家,无不有着宽容创新的文化氛围,无不珍视创新的社会环境。

        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支持也是一种宽容。

        “04机特别要在价格上有竞争力,才能取胜”;“这个报告很好,长了国家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产业的志气”……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与关怀,坚定了“04团队”必胜的信心。国家提供的超过500亿元的“买方信贷”,为产业规模化扩张提供了急需的金融支援;“二部一委”的报告,从根本上提供了产业组织层面的保障。这种博爱宽容的民族力量,让十几人的团队,发展为国家级研究中心;1项自主创新成果,孵化出40余项重大科研成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