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文化强市百城行(11)

    “文化珠海”:碧海蓝天下的城市乐章

    《 光明日报 》( 2011年11月20日   04 版)
    杨连成 摄
    文化地标 野狸歌剧院 杨连成摄
    珠海渔女 杨连成摄

        ■珠海市委书记甘霖: 以生态显魅力,以文化论输赢。

        ■珠海市代市长何宁卡: 建设有影响力的“文化名城”。

        主持人语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要着力推进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在珠海,人们生活安定富足,尽享“最具幸福感的文化生存”。在特区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国际赛车节、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沙滩音乐派对、文化大讲堂等一系列文化品牌,正织就一张文化蓝图。珠海,为这张蓝图写下美丽的注脚:未来珠三角、粤港澳的“文化地标”。文化珠海正崛起!本期《文化强市百城行》带您领略“文化珠海”之美。

        ——栏目主持人 杨 亮

        500年来的“中西文化走廊”特区人的“文化自信”构筑城市“文化地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这样一座山海相拥、陆岛相望、毗邻港澳的浪漫之城里,生活安定富足的人们近年来越来越充分地享受着多元文化的洗礼和高雅艺术的滋润。

        普通市民的“文化生存”

        入冬的珠海依然温暖如春,碧海蓝天之间满眼是醉人的绿色。旅居珠海多年的日本小提琴家西野优子喜欢每天站在情侣路边的自家阳台上眺望海湾对岸野狸岛上正在兴建的珠海歌剧院,期盼着自己的琴声早日在那里响起。

        记者的邻居廖先生一家上个周末刚刚在珠海大会堂领略了一场由瑞士艺术家演绎的欧洲古典音乐之旅,本周又在珠海大会堂迎来了中国声乐名师郭淑珍领衔的“东方经典”音乐会。

        连日来,一年一度连续月余的社区文化节在珠海主城区拉开序幕,南腔北调,全民联欢的场景无处不在。

        首次登陆中国赛车场的勒芒洲际大奖赛更增添了初冬珠海的欢乐氛围。11月11日晚,代表欧美汽车文化最高水平的50多辆豪华大赛车与珠海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以及舞龙、舞狮等南粤民间绝活,同时巡游在夜幕下的珠海街道上。

        陶醉其中的珠海人把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生活感受称为“最具幸福感的文化生存”,在他们看来,当初珠海市政府报告中所描绘的“文化珠海”建设蓝图,如今实实在在地走进了156万珠海市民的日常生活。 

        500年来的“中西文化走廊”

        记者10年前刚来珠海驻站时,还不时听到有人对珠海文化氛围不足的抱怨,远比北京上海,近看广州深圳,从小渔村“转身”为经济特区的珠海,一时还真难以抹去人们对文化繁荣的渴望。

        诗人卢卫平告诉记者,这几年通过深入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发现了一大批历史尘埃掩盖下的珠海历史文化名人。以珠海、澳门为代表的上下500年“中西文化走廊”和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香山文化、留学文化都是打造珠海历史文化名城最宝贵的财富。得益于世界海洋文明和开放风气之先的珠海,不仅不是“文化沙漠”,而且成为500多年来西风东渐的桥头堡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最便捷的海陆通道,这里诞生了从容闳到唐国安、唐绍仪,从陈芳到苏曼殊、容国团,从苏兆征到林伟民、杨匏安等一批批改变了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一旦揭开珠海悠久文明的面纱和灿若星河的人文奇观,加上遍布全市的57处文物保护古迹及其古镇古村、名人故居的修缮开放,一批批民间手工艺、地方小戏、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抢救以及近年来涌现的“珠中江民歌大赛”、“西岸雅韵”珠中江同城音乐会、“周末市民大舞台”、“唱红社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新平台,让人们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这座移民城市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特区人的“文化自信”

        敢闯敢试、开放兼容的特区精神和生态优先的城市环境品牌体现了珠海特区人过去30年持之以恒、未来也不会改变的文化自信。

        珠海市委书记甘霖向本报记者表示,珠海创办特区以来之所以能够走出不一样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其内在动力正是来自珠海人放眼世界、洞察未来的文化追求。在珠三角地区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珠海就毅然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宁可放慢发展速度,也要守住碧海蓝天、青山绿水的发展底线;宁愿压缩产业规模,也要坚持人口、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横琴岛等敏感而重要的开发区域,宁愿20年谋而不动,也要遵循发展高质量经济、聚集高素质人口、建设高品位城市的科学发展观。

        当著名歌唱家胡松华、文征平,画家吴齐、谢志高,电影艺术家庞学勤、彭玉、萨仁高娃,话剧艺术家李蕴慧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文化人移居珠海时,人们看到了“文化珠海、创意之都”所产生的城市感召力。

        构筑城市“文化地标”

        未来珠三角、粤港澳的“文化地标”正在珠海悄然崛起!

        展开一张文化设施示意图,珠海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成瑜荣兴奋地说,在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国际赛车节、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元宵节民间艺术大巡游、沙滩音乐派对、文化大讲堂以及圆明新园、海泉湾、古元美术馆等文化品牌多年来所形成的城市竞争力日益显现的基础上,去年4月以来,珠海投资近20亿元的珠海歌剧院、博物馆等大型项目奠基;投资上百亿元的横琴长隆海洋馆、十字门中央商务区音乐厅、西部城区文化艺术中心和香洲文体中心启动建设。这些带有城市地标性的现代化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在布局、数量和规模上树立起来的不仅是珠海的城市文化形象,更是服务于大珠三角城市群的一座座文化圣殿。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全国还处于文化产业启蒙阶段时,珠海就建成了完整的音响制造产业链,形成了辐射全国市场的磁带、光盘、CD产品集散地。珠海文化产业官员刘铁告诉记者,从2001年起,珠海在国内率先启动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数字内容、现代传媒、影视娱乐、创意设计、文化产品制造和艺术品原创服务六大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刘铁表示,珠海有条件、有能力、有自信,把文化产业打造成珠海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亮点

        金山软件    巨人网络  

        蓝港在线    多玩信息  

        网易达科技   传奇动画 

        南方数字娱乐  杨氏网络动画

        掌媒数字新媒体 三木科技

        火车头     九号仓艺术空间

        数字链接

        文化产业“一、二、四”格局:

        ■一园:南方文化产业园

        ■二城:影视之城、博物馆之城

        ■四基地:动漫网游制作、油画艺术品原创、印刷复制业生产、文化类产品制造基地

        专家点评

        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熊澄宇

        珠海的实践说明:珠海可以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前沿和“一国两制”的优势,把珠海打造成粤港澳文化产业合作的新高地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平台;完全可以发挥毗邻港澳的优势,突出“文化+科技”特色,先行先试,在文化产业上为全国提供示范。未来,珠海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本报记者  杨连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