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新能源车:离期待有多远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30日   02 版)

        “不久前我们刚参与了一个电动车的项目,采用的是成本很高的稀土锂电池,虽然对外公布的续航里程为350公里,但我们心里都清楚,实际行驶只能达到200公里。”一位四川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在日前举行的2011年全球汽车论坛专题研讨中这样坦言。

        “有没有更好的技术解决新能源车的瓶颈?”四川的一位研究人员向汽车专家的提问,也代表着业内的普遍关切。

        新能源车热潮中的瓶颈

        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环境污染的压力,使新能源汽车发展热潮在全球出现。目前,世界上有9个国家推出了共同的目标——2015年至少100万辆电动汽车上路;专家预言,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未来五年会看到电动车的急剧增长,这个问题已经时不我待。”专注于电动车研发的美国CODA控股首席执行官墨斐在演讲时说。

        的确,全球有许多消费者都对电动汽车感兴趣,德勤公司进行的一项覆盖欧、亚、非三大洲17个国家、针对1.3万人的调查表明:新兴市场的消费者对于电动车购买的意愿更高一些。特别是在中国,很多人都是潜在消费者,或者有购买意愿。然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法国、比利时等国,电动车潜在消费者比较少。尤其是日本,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不太可能购买电动车。

        博世中国公司总裁陈玉东认为,电动汽车真正进入家庭,应该是在2020年之后,而具体的市场份额,到2025年可能也就占总销量的5到10个百分点。

        尽管热潮已现,但决定新能源车胜败的关键点还在寻找。

        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消费者的期待决定着新能源车的发展。德勤的调查证明了电动车现实和期待之间的差距。

        从电动车续航里程看,虽然多数消费者每天的续航里程低于80公里,但很多人对续航预期比较高,约在320公里到480公里之间。德勤的负责人认为,即便是未来三到五年,电动车提高续航里程也只能达到160公里。 

        关于充电问题也广受关注。在德勤的调查中,只有超过50%的受访者愿意每天充电8小时。在中国,只有18%的人认为可以接受每天充电8小时的时间。

        除此之外,消费者愿意支付多少钱来购买电动车?几乎所有的地区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他们只想支付和内燃机车同样的价格、或者更低一些。有17个国家大部分受访者不愿意为电动车支付超过三万美元的价格,还有11个国家的大部分受访者期望价格低于两万美元。

        电池很大程度上会决定电动车整车的价格,目前的电池的价格大概是14000美元左右。德勤希望在未来,比如在2020年可以降低到6000美元,这样消费者更愿意承受。

        缩短漫长的商业化等待

        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是早晚的事情。但汽车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电动汽车的技术开发和标准仍在确立过程中,而传统汽车仍然将占据全球汽车市场主流,新能源车面临漫长的商业化等待。

        如何缩短商业化的等待?德勤给出的建议是:在2020年前要提升电动汽车的电池的能量密度,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预期。

        “我们不应将电动车的希望全部押宝在第三代,而应该在科研方面超前发展,盯准第四代,也就是全新一代电池的研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日产中国公司副总裁三崎匡美认为,电池是电动车的核心,也是人们最关注的一点。但关注电动汽车,不能仅仅局限于电池,应该用整合的、全面的观点去考虑电动汽车大规模产业化后所产生的一切要素,如能源、电动车、电池、交通系统等,所有因素都要平衡考虑对城市、社区所带来的影响。

        对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而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无疑是在未来汽车行业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的关键所在。目前比亚迪已经开发生产出了双模系统汽车F3DM、纯电动汽车E6和电动巴士K9等产品,并进行着示范运营。

        对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廉玉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目前电动汽车技术开发标准的混乱状况,他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尽快建立电动汽车标准化零部件供应体系,能够加强各个电动汽车开发厂商之间的平台化开发,从而能够使得产品成本下降。他同时建议,在努力开发电动汽车的同时,在传统能源汽车产品上,应该尽可能地使用一些成熟的技术,来实现节能和减排目标。(本报记者 张 翼)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