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一口气是肯定的,因为总比什么协议都达不成要强。但至少现在看来,峰会的结果除了让人“松一口气”之外,却无法令人对欧债危机的前景更加乐观。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始自希腊的债务危机,而希腊的债务危机,从它在欧元启用的两年后就加入了欧元区的那一天,就埋下了种子。
在美国华尔街投行的帮助下,希腊通过复杂的货币掉期交易实现融资,掩盖了真实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这些大西洋彼岸的金融大鳄深知希腊债务风险大,因而购买了大量的对冲风险,并将部分债券出售给了欧洲银行业。加上欧洲人自己对财政赤字和债务的马虎随便态度,早已使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占GDP比例3%的财政赤字上限和60%的债务上限成为一纸空文,也逐渐侵蚀了人们对欧元稳定性的信心。正如本地一位金融专家所称:欧元区成立的一切原则,包括国家不欠账、严格限制债务、无需救援等,都已经死亡——我们根本没有实施这些原则。而事实上,那些掉期交易期限约在10—15年之间。随着部分掉期交易逐渐到期,希腊的债务问题也浮现出来。
欧元区的结构性问题,即各国政府拥有经济政策主导权,却无法拥有货币政策主导权,各国政府无法通过货币贬值刺激经济发展的问题,以及关键时刻成员国财政政策各自为政、左右为难、经济分化严重、经济复苏基础脆弱、监管漏洞多,加之应对危机能力差、效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希腊之后的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以及意大利等国的债务隐患纷纷暴露出来,引发连锁效应,造成整个金融市场对欧元区的担忧,进而一步步打击了欧元的信用。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欧洲领导人为了扩大欧元区规模,硬拉希腊等国“入欧(元)”的“政绩工程”,终于在今天遭到了市场的报复。这与欧盟“东扩”时,盲目追求数量,造成今日在诸多决策结构中尝到互相掣肘的“苦果”有相似之处。
现在,希腊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来自欧盟、欧元区及主要成员国的“政治支持”——大家都不愿意看到希腊“退欧(元)”,因为谁也承担不了由此可能引发的政治、经济、金融动荡。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希腊等国政府,针对社会福利负担沉重等也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以减少赤字、刺激经济复苏。
但遗憾的是,现在没法下结论说这些措施足以力挽狂澜。事实是,危机愈演愈烈,市场信心并未恢复。
此间有报道称,银行业已经有人放话:强迫作为希腊债务债权人的私营金融机构减记希腊债务,可能会导致欧债危机升级蔓延,进而给欧洲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冲击。而希腊在债务市场上一再违约(先是到期不还,现在又是直接通过行政命令强迫债权人减低债务),未来可能造成希腊多年被排除在国际资本市场外。同时,此例一开,可能会打击投资者对意大利和其他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的信心。投资者将抛售欧洲主权债务,随之倒掉的将包括欧盟最大的那些银行,从而导致欧债危机局势进一步恶化。但同时,也有专业人士认为,银行因为贪婪而大量投资于高收益不良债务,它们应该为此负责。换句话说,它们自作自受。
中国、巴西等“新兴国家”能否及如何参与欧债危机的救援计划,一再成为此间媒体及公众热议的话题。与会的法国一位资深专家对记者称,虽然表面上,无论是欧洲人还是中国人,都不愿意公开谈论这事,但看来,欧洲人这回是真需要中国人帮助了。另据报道,巴西财政部长称,欧洲国家不需要从巴西获得资金购买债券,巴西也不会考虑购买欧洲债券。巴西事实上已经否决了直接参与欧债救助新基金的建议。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何 农 本报布鲁塞尔10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