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08日 星期六

    增强草原文化的传播力

    ——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报告之二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08日   01 版)

        在本月8日揭幕的内蒙古北京文化艺术周期间,首都的观众可以欣赏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创作的经典歌舞,其艺术成就和艺术魅力堪称美轮美奂。这场“文化盛宴”是内蒙古发展繁荣草原文化、增强草原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又一次起航。如今,草原文化已经成为内蒙古递向世界的新名片。

        理论创新迸发文化自觉与自信

        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对草原文化的梳理和研究。2003年以来,内蒙古邀请来自国内外的近百名专家学者组成“草原文化研究工程”课题组,对草原文化的分布特色、时代价值以及发展方略进行统筹研究。

        长期以来,人们固有的观念认为,只有长江和黄河才是中华文化的两大源流,而对遥远的中国北方存在的另一种文化形态——草原文化的地位认识不足。实际上,内蒙古相继发现的大量考古遗迹和史料证明,中华民族许许多多文化传承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草原深处。草原也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比如,呼和浩特的大窑文化,50万年前,与周口店北京猿人同处旧石器早期时代;赤峰市发现了中华文化的龙凤图腾(距今最早的龙——7500年前“兴隆洼文化摆塑龙”,最早的凤——6300年前“赵宝沟文化陶凤杯”),以及“中华第一龙”(红山玉龙);红山文化中还发现了中国栽培最早的农作物,建造最早的城邦制国家。从草原走出的鲜卑、蒙古等民族先后统一中原,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拓疆守土。

        专家发现,如果以中原文化或汉文化为正统,视草原民族为“夷狄之属”,就无法解释中华大地的疆域辽阔,无法解释中华一体、多元共存。草原文化在历经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元、满清、现当代几个时期的发展,与中原文化长期碰撞、交流、融合后,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个新的史学观就此诞生: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三大主源之一。

        这一论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史在进入21世纪最具突破性的理论创新成果。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说,站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视野下认识看待草原文化,使草原文化上升到中华文化主源的层面,其“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核心理念,产生出无法估量的时代活力。内蒙古各个地区更加自觉自信地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

        在内蒙古,每年举办的“文化论坛”近百场,“思想草原”极大地开启了人们的智慧和眼界,提升了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激发了建设民族团结、和谐社会文化的自觉性、积极性。

        各地文化节庆争奇斗艳

        每年7月,是草原最好的时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办的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迄今已举办了7届。与此同时,每两年还举办一次“乌兰牧骑艺术节”。在此引领下,内蒙古12个地区市盟,也纷纷打出自己的文化品牌。

        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包头鹿城文化节、巴彦淖尔河套文化节、鄂尔多斯文化节和第11届亚洲艺术节、阿拉善的胡杨生态旅游节、乌兰察布的察哈尔文化节、锡林郭勒的元上都文化节、赤峰的红山文化节、通辽的科尔沁艺术节、呼伦贝尔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少民族”风情节、满洲里的中俄蒙三国旅游节……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呼伦贝尔市打造出三少民族儿童合唱《五彩传说》、原生态民族歌舞诗《天边》、话剧《拓跋鲜卑》、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蒙古古乐演奏《蒙兀室韦》等五张文化名片,使中国最美草原更加神韵独具。建市只有30年的矿区城市乌海市,尽管缺乏历史文化积淀,但他们以书画为美,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书画艺术,中国书法城已经成为他们的城市品牌。

        内蒙古自治区的105个旗县区,也都设立了自己的文化节日。他们以各自地区民族风俗风情为切入点,举办那达慕、马头琴、蒙古长调、安代舞、二人台等文化节庆活动。这些不同特色的文化盛宴,如辽阔的历史文化画卷,在蓝天白云间,展示着草原文化的绚丽多姿,万种风情。

        草原文化神韵香飘世界

        如果你历数内蒙古的文化艺术精品和文化名人,可以有一长串:德德玛、腾格尔、韩磊、斯琴高娃、三宝、塞夫、麦丽斯、王新民、康洪雷、乌兰托嘎、克明、斯庆潮格图、乌兰牧骑、凤凰传奇、额尔古纳乐队,这些草原文化名人和团队在全国影视文艺界享有盛名。

        借助于影视和演艺力量,内蒙古自治区为增强文化的传播力,实施了走出去战略。草原文化艺术品牌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万马奔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第一次响起,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自豪地说:“我来自中国内蒙古,马头琴和草原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近年来内蒙古有80多个文艺团体、1600多人次在世界5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进行了草原文化之旅,风情独特的草原文化艺术先后走进了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音乐厅、西班牙大教堂、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德国市政音乐厅、英国伦敦卡杜甘音乐厅以及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台北音乐厅,并屡屡获得国际大奖。草原民族新服饰进入巴黎卢浮宫,在“时装之都”轰动一时。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厅长王志诚这样评价草原文化走出去战略:草原文化艺术在世界面前亮出了迷人的风采,让世界领略了草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让外界了解了草原上各民族与时俱进、和谐相处的幸福生活。(本报记者 高 平)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