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08日 星期六

    痛定思痛

    英国反思青少年教育

    胡乐乐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08日   05 版)

        英国伦敦等多个城市今年8月发生了以年轻人为主要参与者的打砸抢烧街头暴力骚乱事件。骚乱平息以来,政界、教育界、媒体和家长们都开始普遍反思英国青少年教育,并逐渐形成共识:必须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学校纪律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和家庭教育。

        政界:重建青少年道德观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就骚乱向全国发表的演讲中表示,英国整个社会的“道德崩溃”是发生如此令人震惊的社会骚乱的根本原因。他说,骚乱给整个国家敲响了警钟,让人清楚地看到,社会道德和价值体系长期以来缓慢而持续不断地沦丧。

        卡梅伦宣布,将对政府现行的所有政策逐一评估,开始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重建。英国政府各个部门和行政机构将以此为指导原则,分别对自己职权范围内的政策展开重新评估,从教育、福利、文化、社区政策一直到司法系统。  

        英国教育大臣迈克尔·戈夫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采访中表示,要强调学生纪律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他说,这些年来英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乏对年轻人纪律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养成”,这是造成这次骚乱的原因之一。

        戈夫指出,贫穷和弱势地位不能成为发动骚乱的理由,追根究底还是道德感和价值观的问题。他指出,“很多人即使生活艰难也从来不偷不抢,把暴力骚乱和贫穷联系起来,是对那些为生活所累的普通民众的一种侮辱。”

        戈夫表示,9月新学期起,英国中小学将更加认真地对待校园纪律问题。新的校园纪律措施包括:老师有更大的权力搜查学生是否携带违禁物品进入学校等。他说:“老师要有更多的权力管理学生不当的行为,而我们的司法制度也要支持老师对学生行使管教权。”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也呼应戈夫,提出政府应该提供公民教育课程,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他们存在的目的和价值。

        学校:强调家庭教育功能

        “年轻人骚乱凸现英国教育失调”——英国校长协会(Association of School and College Leaders)负责人布莱恩·赖特曼批评家长的管教缺失给年轻人造成了坏的影响。虽然骚乱也有成年人参与,但是大多数都是青少年。赖特曼表示,家长们应该面对这个事实,好好管教自己的子女。

        赖特曼将年轻人参与骚乱归咎于家庭功能失常、社会上弥漫错误的价值观、消费主义等等。他说,在各种综合影响下成长的英国青少年普遍有着“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人生态度。

        一名参与抢掠的女孩对英国广播公司说,“让警察和有钱人看看,我们可以做任何我们想做的事。”伦敦奥运会形象大使兼志愿者切尔西在参与打砸之后夸耀说:“这是最美好的一天。”这些令人震惊的言论引发英国人的深思。

        赖特曼说,现在学校里经常可以看到各种问题学生,他们在家庭生活中从未受过约束,没有是非观念。他指出,“现在的家长很少对自己的孩子说‘不’,但这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经验。”赖特曼还说,年轻人参与骚乱事件值得教育部门深省,英国未来的中小学学校课程大纲应该更多强调责任感、道德感,为年轻一代指引人生方向。

        家长:送参与骚乱子女归案

        一场打砸抢烧给英国带来极大的震撼。被拎到审判台前的,不仅仅是青少年,还有他们的父母。英国一民意调查机构最近的调查显示,80%的英国人认为,父母教子无方,家长至少要对骚乱负部分责任。许多人批评现在的父母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认为父母不够严厉,管教孩子不得法。

        伦敦奥运会形象大使兼志愿者切尔西因参与骚乱被其母举报归案。母亲亚丽安情绪激动地说,举报18岁的女儿是一个不得不作出的艰难决定,“但是我必须做应该做的,即使她不会感谢我。”她说:“我不后悔,如果还有这样的事情,我还会这样做。”亚丽安表示,看到那些在骚乱中受到伤害的人们,她深感身为父母不应该让孩子逃脱惩罚。她希望其他父母也能有同样的勇气。

        在曼彻斯特,警方特别张贴了“举报榜”。两名分别为15岁和14岁男孩的母亲在看到自己儿子的照片上榜后,亲自将他们送到了警察手中。曼彻斯特警方向15岁男孩的母亲表示感谢。一名法官则高度称赞那名14岁男孩的母亲,并希望更多的父母都能严肃对待自己的责任。

        致力于影响育儿政策方向的社会组织“家长出来大声说”(Parents Out Loud)的创始人玛格丽特·默里希表示,任何送孩子自首的父母都是正确的。她说,“有时候,爱,必须是严厉的”,父母必须告诫孩子,“你做错了,这就是后果”“送你去警署,不等于我不爱你、不关心你,而是因为我更爱你、更关心你”。虽然玛格丽特承认送孩子自首会带来“刻骨铭心的痛苦”,但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中英文对照链接

     英国首相卡梅伦反思社会道德(演说节选)

        Our security fightback must be matched by a social fightback.  We must fight back against the attitudes and assumptions that have brought parts of our society to this shocking state.

        (对这次骚乱)我们在维稳的同时,还要发起“社会反击”。我们必须同引发这次动乱的心态和观念作斗争。

        We know what's gone wrong: the question is, do we have the determination to put it right?  Do we have the determination to confront the slow-motion moral collapse that has taken place in parts of our country these past few generations?  Irresponsibility.  Selfishness.  Behaving as if your choices have no consequences. 

        我们知道哪儿出了错,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决心来纠正这些错误?我们有没有决心来面对?几代人以来,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道德在渐渐沦丧。人们变得不负责任、自私自利,肆无忌惮。

        Children without fathers.  Schools without discipline.  Reward without effort. Crime without punishment.  Rights without responsibilities.  Communities without control. 

        孩子没有父亲,学校没有纪律。不劳而获,违法不究。有权利没义务,社区濒临失控。

        Some of the worst aspects of human nature tolerated, indulged - sometimes even incentivised - by a state and its agencies that in parts have become literally de-moralised.  So do we have the determination to confront all this and turn it around?

        由于国家和政府机关本身的道德水准下降,人性中最恶的部分被纵容,甚至得到鼓励——那么,我们是不是真的有决心来面对这一切并彻底扭转局面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