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网络名城”。截至2010年底,镇江全市网民138.77万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已跻身全国互联网最发达地区之一。
“近年来,镇江网络发展得既快又好,推动了大爱之城、文明之城的建设。网络管理新路子,简单概括就是:三抓、三促、三少。”镇江市委书记许津荣如是说。
三抓:抓机制、抓网评队伍、抓品牌活动
抓机制、抓网评队伍、抓品牌活动,这“三抓”是镇江市网络管理的有效模式。
今年3月,镇江在全省率先成立“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建立了互联网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组织了网络评论员队伍,全面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
如果说,“抓机制”保证了镇江网络管理的有效实施,那么“抓网评队伍”,无疑使得网络管理如虎添翼。
“我们的网评队伍共分骨干层、紧密层和基础层三个层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网评队伍中,骨干层是精心选聘的资深版主,他们往往是网上的‘意见领袖’,紧密层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公职身份与网民公开互动,基础层则主要负责搜集网民的诉求。”据统计,镇江已经形成了规模达3000多人的网评队伍,成为引导网络舆论的中流砥柱。
有了“机制”和“网评队伍”的“保驾护航”,镇江开展的“抓品牌活动”更显得轻车熟路。在镇江,无论走到哪儿,出租车无疑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支爱心车队,在我们这儿是出了名的。”30来岁的“的哥”操着浓重的地方口音,语气中充满自豪,“都是从网上发起的。去年,华东雷锋车队还获得了优秀志愿者服务团体的称号,真是我们的骄傲!”
“爱心车队、真情车队、雷锋车队”这三支镇江有名的爱心出租车队伍,就是网络发起组建的,是镇江市网络管理中“抓品牌活动”的一个缩影。此外,“大爱镇江”主题创建活动使得“镇江文化之旅”、“社会儿女”、“黄丝带”志愿者、“0511爱心家园”等多个网络群体成为了古城镇江新的城市名片。
“我们正是通过紧抓活动品牌,为网民搭建凝聚力量的有效载体,寓教育引导于活动之中,从而带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镇江市市长刘捍东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三促:促中心、促热点、促突发事件处置
“网上派出所”是镇江在国内首创的警民互动平台,实现了派出所真正意义上的“虚实”结合。与姑妈黄瑛失散十多年的黄九顺万万没有想到,“网上派出所”仅花了三天时间就帮他圆了寻亲梦。
近年来,网络成为了镇江问政于民的“议事厅”、解决民生问题的“集散地”,并逐步实现从单纯的联络平台向促进中心工作开展、促进热点问题引导、促进突发事件处置的“三促”转变。
2011年年初,镇江开辟了微博阵地,及时、主动发布涉及市民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权威信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累计发布数百条微博信息,粉丝数量突破10万人。
为促进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解决,镇江将“12345”政府热线从办公室扩展到了网络,定期组织领导与网民开展交流。
对于网络突发事件,镇江实施了分级预警预案,同时,建立了“网上引导、网下沟通”的公开应对机制,正确引导公众舆论。2009年暑假,一名公交驾驶员中暑倒在工作岗位上后,有网民发布“岗位津贴被克扣”等传言,甚至煽动“罢工停运”。了解情况后,相关部门领导便第一时间在网上公布了津补贴和工资政策,进行了正面引导。
三少:少负面舆情、少偏激言论、少市外炒作
镇江网络论坛数量大,但由网络所引发的负面舆情却少之又少。数据显示,2010年仅发生一起案例引起省级网管部门通报处置。2008年至2010年期间,镇江启动了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年均拆迁量在200万平方米以上,网上发帖反映问题、维权的拆迁户虽然很多,但未发生一起影响恶劣的网络突发事件。
“镇江网络以运用促管理,寓引导于活动,在开放多元的互联网环境下,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网络环境呈现出了令人欣喜的‘三少’现象。”谈到这些,许津荣津津乐道,“很少出现源发网络的重大负面舆情,很少出现在市内网站发表偏激言论,很少出现网民到市外网站炒作负面话题。”
不仅如此,镇江网民在各类网络活动中,网络行为趋于理性化,偏激言论明显偏少。“在网民中,无论是对镇江建设的建议,还是对弱势群体的爱心接力,或者是对各类热点问题的热议,网民们都是理性对待,处处彰显着镇江网民文明、公益、和谐的身影。”镇江市市长刘捍东颇感欣慰。
镇江网民们有着强烈的区域认同感,这使得市内问题很少向市外扩大。2010年,由网民在本地论坛反映、宣传部门介入通报的舆情达800多件次,而到天涯、新浪等市外网站反映问题的却只有30多条,不到5%。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