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8日 星期三

    让“人情作弊”无处安身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8日 15版)
    王国华
    句 华

        新闻背景

        近日,四川省委组织部研究室副主任职位公选面试时,考官、群众评委在进入考场前均得到通知称是参加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会议,但走进考场,“上缴”了手机后,工作人员才告知他们是作为此次公选面试的考官和群众评委。这个“突然袭击”,让面试中的“人情作弊”。

        本期嘉宾: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王国华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句华

        主持人: 章丽鋆

        主持人:一个省公选面试中的“突然袭击”,为何能引起广泛关注? 

        王国华:公选面试采取“突然袭击”,会增加面试作弊的难度,增强公选面试的公正性。我们肯定这种为提高公平性的尝试,但是,仅仅采用“突然袭击”仍然不能完全避免面试作弊和公选腐败的问题。公正的招考需要一系列规范、公正、科学、透明的规则、程序,以及对规则、程序的严格遵守和执行。否则,仍然不能保证公选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句华:“突然袭击”的做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作弊。近年来,我国在干部任用中引入竞争机制,采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对遏制用人领域的不正之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无论是“公开选拔”还是“竞争上岗”,面试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考官所给分数的权重越来越大,很难说这里面完全没有面子分、人情分。而四川省“突然袭击”的做法在程序上减少了请托风发生的可能性,也是对考官本人的保护。

        主持人:既然“突然袭击”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没有在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王国华:“突然袭击”需要注意三点:一是需要建立一个相当数量的考官、评委数据库,便于随机抽取;二是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公正的公选规则和程序,严格按照规则和流程执行;三是要公开透明,全程引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如果公招公选能够注意以上几点,将大大提高公招公选的公正性。

        句华:面试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因而搞“突然袭击”必须以尊重科学尊重专业为前提,一是要注意考官要有相关资质;二是考官在面试前要经过相关培训,要了解空缺岗位的情况、考题内容及评分标准、候选人的背景情况等,培训在时间上也应当充分。

        主持人:公招公选中的“人情作弊”现象广遭唾弃,却又为何屡禁不止? 

        王国华:公招公选中的人情作弊和各种腐败,主要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清晰的规则程序,缺乏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没有严格按照规则、程序操作等,其中最根本的是缺乏公开透明。公开透明、社会舆论监督是防腐拒腐最好的武器。因此,要避免公招公选中的“人情作弊”,关键是要做到公开透明,全程引入社会舆论的监督,严格按照程序规则办事。

        句华:针对招考条件量身定做的“萝卜坑”,要制定并公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位说明书;针对笔试考题泄漏,要在环节上进行控制,一旦发现严惩不贷;针对面试考官人情分的问题,要在充分培训的基础上适当“突然袭击”;针对考察及确定人选时的人情请托现象,要保证所有环节公开透明。

        主持人:“突然袭击”这样的方式是否可以在公招公选中推广?

        王国华:可以推广。但是要同时具备上述的一些相关条件,即严格的程序规则、专家评委库、随机抽选、社会监督、公开透明操作等。

        句华:“突然袭击”这样的方式只是在面试程序上填补可能出现的漏洞,对源头出现的问题,纠偏的作用有限。但这并不意味着“突然袭击”不可以在公招公选中推广,一些地方早已采用类似的方式,如虽告知考官是参加考试,但不告知在哪个考场以及面试职位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