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之后的北川中学,是全国人民关注和牵挂的重点。这所地震极重灾区的学校从伤害中一步步走出来,光明日报始终报道着她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和前进步伐。
“走转改”活动中,再次走进北川中学,学校已经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运动场上,同学们有的打球,有的做操,充满青春活力。听说我们从北京带来“情系人民,感恩人民,光明日报基层联系点”的铭牌,很多同学纷纷围拢过来。虽然是多次进入北川中学,这次似乎与以往不同。这铭牌,把我们拉得更近了。
“北川中学已经恢复正常”
还没见到刘亚春本人,就见地面上一串水线从水房直接弯曲进校长办公室。走进去,就看见刘亚春正自己动手做着清洁。他一抬头,熟悉的笑从眼里一直蔓延到嘴角。脸色黑里透红,头发梳理过,但还有些乱。结实了一些,也不再显得疲惫。
接过报社送来的铭牌,刘亚春高兴又动情:“从2008年‘5·12’开始,在我们北川中学震后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有光明日报的支持、帮助,我们早已经心心相通。今天,报社在‘走转改’活动中,又把我们学校作为基层联系点——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们一定把学校办好!”
好学校对刘亚春来说,有着不同一般的界定。指着一块四五米高的奇石碑,刘亚春提醒我们看那上面的字迹:“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
“北川中学已经恢复正常。”刘亚春言语低沉、平缓、清晰。
“我们现在就是一所正常的普通中学,学校的计划是用九年时间做到‘三年恢复,六年提升,九年跨越’。目前看来,头三年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提升’将成为学校工作的核心。”
而让刘亚春在常态化管理中思虑最多的,还是学生——“北川中学本来就是一所普通中学,我们的生源一般,不是优生、特优生会选择的学校,倒是聚集了一批按现有标准属于‘中下游’的学生。”
“我们希望通过教研、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让青年教师成长起来,让他们带领这些‘中下游’学生成才,让学校所有的孩子成长。”
今年778名学生参加高考,216人考分达到一本线,600多人升入大学。这些数据应该是“所有孩子成长”的证明,但是刘亚春并不是“唯数字论”——“抓好课堂,做好教学,学生都已经成长成才了,高考还会难吗?!高考成绩也就不再是唯一的标准。”
成长的学生就是不一样
走在新北川中学的校园,一切如此不同,一切又如此美好。
校舍整洁干净,路面没有一点纸屑垃圾。
“刚开始也不行,总有些小垃圾,这一点儿那一点儿,现在学生们懂得自己爱护自己的校园了。这就是成长。”学校党总支书记张定文这么说。
几个学生路过,看见记者拍摄校景,低声开着玩笑咕哝一句:“给我们拍一张嘛。”
“来,给你们拍。”
没有害羞,更没有跑掉,几个男孩女孩大大方方坐下,调皮地笑着让记者拍照。
“你们的校园怎么样?”
“不错。”
“这么好才只算‘不错’呀?”记者故作吃惊。
“非常好!”几个学生带着些得意嘻嘻哈哈地笑起来,挥挥手向操场走去,没有小县城乡镇农村孩子的那种惊慌和羞涩,也没有几年前那些孩子的惊恐和无助。
看着这些孩子的背影,不由得想到另一个北川中学的学生。
李安强,地震时被埋在废墟中,为了减少被压在自己身下的同学的痛苦,他一直保持屈膝跪拜的姿态长达33个小时。在用可以活动的双手为被压在自己身边的同学搬除了石块之后,李安强自己却失去了双腿,并最终高位截肢。一个热爱运动、热衷篮球的男孩此后永远只能在轮椅上打球。
事后,他却从不告诉别人自己的勇敢作为,也没有填写学校下发的抗震救灾事迹表格。
不过,李安强始终坚强自信,他是康复中心第一个戴上假肢恢复正常生活的病人。他给NBA球星科比的新浪博客的留言,赢得了巨星的尊重,科比专门回信并寄来亲笔签名的篮球。
今年,李安强被四川大学录取,9月7日,戴着假肢的李安强来到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报到。校园里,他自信地笑,稳稳地走,大学新生的激动和青涩,和其他大学新生们没有任何不同。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步履略慢,满脸笑容的大学生曾经经历过不同于常人的磨炼。
这些北川中学的孩子们如此自信,又如此平常,他们已经融入到身边现实的生活中。他们的确在成长。
“北川中学是我的选择”
22岁的聂文君是刚刚毕业来到北川中学的免费师范生。选择北川中学,还有些一波三折。
地震时,聂文君还只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一名二年级大学生。看着电视里的地震惨状,妈妈对聂文君说:“咱们家没有钱,你以后支教就去北川中学吧。”
聂文君也很想来北川中学支教,不过大学并没有这样的安排。毕业前,妈妈去世了。聂文君却在学校见到了来招聘新老师的刘亚春校长。
“刘校长跟其他来招聘的校长很不一样。他从没有说过北川学校如何如何的话,他只是说‘我们学校条件不好,待遇不好,工作非常艰苦’。”
“我之前不太知道刘校长的故事,但是觉得北川中学是一所全新的学校,蓬勃向上,充满希望。我最后选择了来北川中学。”
但是,爸爸不同意她来北川工作。他希望文君即便不去实习时的川内名校双流中学,也应该留在自己身边,不要距离太远。
聂文君还是想来北川中学。她把自己对工作、对学校的想法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爸爸,最终爸爸同意了她的选择。
6月20日才离开大学,26日她就来到学校报到,并立即投入当时的学生军训管理,足足比选择其他学校的同学早工作两个月。
“这就是北川中学!刘校长说的艰苦是真的,但我不后悔。学校非常重视新老师的培训和培养,老教师也愿意帮助我们,工作起来很有意义。”“来到学校后,知道了更多的学校的故事,老师的故事,同学的故事,更喜欢这个学校了。”
文君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动,立即给爸爸打电话:“北川中学不仅硬件条件好,而且太让人感动和敬佩了。我选择这里是对的。”
爸爸的回话很简单:“那就好好干吧。”
在已在学校工作15年的教学处主任邓家军老师看来,地震后100多位新教师的加入,稳定了学校,也发展了北川中学:“学校现在的教学管理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了。管理更规范,有章可循。学校领导带头提高教学质量,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兴趣和能力。这样走下去,北川中学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我们也希望不负众望。”
(本文摄影 练玉春)本报记者 汪大勇 练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