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8日 星期三

    看得见 摸得着

    设计走近你我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8日 07版)

        9月27日,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彩亮相。展览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汇集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近500名一流设计师的2000余件精彩作品,涉及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代表了当代国际设计的最高水准和最新潮流。

    展览主题——

    仁与善意

        本届三年展的总主题是“仁:设计的善意”。在策展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看来,“仁”和“善意”是一个意思,都意味着关爱他人,关爱人民。优秀的设计能够使大多数人受益,从而体现出设计的仁爱精神,本届三年展集中展示了一批优秀的设计成果,可以帮助中国公众更好地理解设计的价值,认识设计对于满足生活需求、提高生活品质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在杭间看来,设计师作为科学技术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不可能独立存在,设计师的背后有多种关系、多种利益。“善意”作为一种角度、一种态度和一种立场,能够提醒设计师把握住设计的本质,妥善地处理各种关系,比较好地消解矛盾。他说:“在目前世界设计的潮流里面,无论是可持续、环保,还是对人性关怀这个角度,都可以用非常贴切的中国的一个老词来表达,就是‘善意’。我们希望把设计放在一个对人很善意、很平等、能交流的空间来考虑人和人工制造物,人和环境的那种美好的关系。” 

        展览的组织者们认为,通过设计师的创意行为,应当能够成功地、富于新意地、机智地解决和应对一系列现实生活的问题,诸如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舒适、便利、廉价、安全等基本需求,顺应使用者的心理习惯,提供更为精致的享受和情感体验,兼顾能源和环境保护、城市化和全球化、弱势群体、设计伦理等各种社会问题,从而体现出设计对人的关爱。设计的善意可以是对使用功能、使用者的细致考虑,也可以是对经济、生态和社会层面的宏观思考,更有对特定价值观的弘扬和引导。怀有这种关切的设计,可以称作善意的设计;在设计品中体现出对人与自然的关切,可以称作设计的善意。善意的设计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为惬意、更为舒适、更为美好、更为多元。

        本届三年展的主题在翻译的过程中,直接保留了“仁”的拼音。对此,杭间说:“‘仁’是中国儒家的概念,把‘仁’直接翻译成REN是希望国外设计师意识到这是一个中国概念,而将‘设计的善意’翻译成Good Design,是因为Good这个词在西方英语语汇里面内涵相当宽泛,根据前后不同意思可以有非常多的延伸解读,同时又是最简洁、最容易传播,最容易明白和交流的。”

    展览模式——

    1+1与3:7

        本届三年展以展出产品为主,这就意味着参展的主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而不是离生活相对较远的概念设计。在展览的组织方式上,采用国际通行的策展人制度,由海内外策展人组成五组联合策展团队,分别针对五个不同主题进行策划。之所以会选择这种模式,是因为展览的组织者们希望设计师们不只是带着展品来了,而且这些展品要有有机的联系。

        杭间认为,设计在未来可能越来越不是一个专业,而是一种综合了的生活。所以,本届三年展放弃了专业划分而考虑整个的社会系统,设计不是一个作品意识,而是一个社会系统的意识,是在系统里面某种功能的一种实现,这种实现会确定消费者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他的生活形态。这就对展览的组织方式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用传统的展览分类方式无法做成一个系统,于是组织者们选择了主题展模式和策展人制。

        作为本届三年展的主承办方,清华大学依托美术学院在国内外设计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从海外最知名的设计策展人中精选出五组策展人,与五位国内知名策展人共同针对展览的总主题进行策划,由策展人提出展览分主题,由策展委员会选择和决定,再从全世界范围内征集和遴选近五年来的优秀设计作品,分五个主题单元进行呈现。杭间强调说:“这是在中国举办的国际设计展览,如何体现呢?所以我们坚持采用1+1的策展人制,即一个海外策展人配一个中方策展人。”

        而在展品方面,本届三年展中中国设计师(含港、澳、台)的作品约占30%,国外设计师的作品约占70%。杭间表示,即便中国设计师的作品水平可能差一点,但希望可以通过这次展览给中国设计师和观众一点信心,促进中国设计界与国际设计界的对话和交流,提升中国本土设计的品质,所以最终定下了3:7这样一个关系。

        香港知名设计师、本届三年展策展人刘小康指出,虽然国内举办过多次国际展览,但都是把国外展览直接带过来,而由国内主导,在国内发生,以国内为出发点,由国内主动定位的展览,本届三年展还是第一次。这次展览是一个契机,它搭建起一座桥梁,让人们得以在此比较亚洲设计和西方设计。

    展出作品——

    经典与新锐

        本届三年展的展出内容,涉及如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染织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室内和建筑设计以及陶瓷、玻璃、竹木家具等各个专业门类,涉及衣食住行各方面,有家具、灯具、厨卫具和饰品等家居用品,也有自行车、电动汽车等交通工具,还有时装、海报以及建筑模型。

        本次展览由“创意联结”、“知‘竹’”、“理智设计情感”、“混合现实”和“可能的世界”五个单元展组成。其中“创意联结”是本届三年展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展览单元,由米兰设计周总策划人、《室内设计》(INTERNI)杂志主编吉达·博亚迪女士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杨冬江联合策划。而作为该展区最重要的两件大型装置之一,《垂直的家》(Vertical Home)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米兰理工大学教授安德里亚·布兰兹设计筹划,选择了28件大师级作品,以类似中国传统书柜的方式垂直安置在展架上,不仅点题“创意联结”,而且以浓缩的方式呈现展览的全貌。

        “知‘竹’”是本届三年展中最具东方情调的单元,以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竹文化为背景,对亚洲和世界范围内的竹工艺和竹设计进行了富于诗意的呈现。该单元200余件来自世界各地的“竹设计”涵盖衣食住行四大方面,展示了竹子确实可以满足人类生活众多方面的需要。

        “理智设计情感”单元则从设计师的角度考虑,突出强调了在优秀的设计作品中理智(功能、技术)与情感(装饰、审美)如何取得最佳平衡。该单元的策展人之一、法国新锐策展人本杰明·卢瓦约特是本届三年展中最年轻的策展人,他不仅为展览画册撰写了一篇很长的策展手记,而且还为每件展品提供了亲自撰写的文字介绍,以便中国观众能更好地理解设计的奥妙。

        “混合现实”展览单元充满了诙谐、低调和混搭的后现代精神,用十余万双竹筷子搭起长龙阵,将400余件当代设计精品陈列其间。该单元多数展品刻意保持了低调、调侃的后现代情调——或者采用廉价的材料,避免过于精细的设计;或者挪用流行文化元素,刻意以“通俗”、“低调”的面目示人;或者制作波普图像,对现实进行调侃和点评等。

        “可能的世界”则是本届三年展中最具实验性和探索性的展览单元,从设计的角度探索了转基因、器官移植、纳米技术和核物理等当代前沿科技对于未来生活的诸多可能性。除了令人咂舌的实物展品外,还放映大量录像,整个展厅如同一个巨大的影院,在昏暗的光线中将观众接引到另一个世界。

        本报通讯员 刘蔚如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