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穿几号衣服?”,陈少杰回忆此事时,心里是满满的幸福与感动。这通电话是陈少杰的学生打来的,他在毕业后拿到第一笔薪水时最先想到的是老师对他的资助,想给老师买件衣服。这样类似的故事在厦门理工学院的老师身上时有发生。
对待学生,热情是少不了的。但在厦门理工学院,老师在与学生打交道过程中,不仅有足够的热情,还讲究方式、方法,成为学生可信赖的知心人。
“实战战术”:
逐一应对学生成长需求
在长期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厦门理工学院的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探索出了学生乐于接受的引导方法。丰富的实践经验,让老师们学会了应用“实战战术”,逐一应对学生成长需求。
对待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把心交。一个原本并不宽敞的宿舍,主动腾出一间无偿给一个困难学生住,直到该生毕业且找到稳定的工作为止。这是韩旻老师。当她得知学生学习认真刻苦但家境贫寒,得靠自己打工挣学费和生活费时,韩旻老师义无反顾地这样做了。
对待调皮好玩的学生,需要有足够的智慧。一个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让姚帆老师头痛不已。后来,姚帆打听到该生喜欢玩网游,考虑再三,决定约他PK。结果姚帆赢了,该生按约定把平时的时间用在读书和负责班级工作上,并且说服了班上其他游戏爱好者。
对待回不了家的学生,还需要把温暖送。“中午一起到餐厅吃饭哦!”每个节假日,班上没回家的学生都会收到来自程华晶老师的特殊邀请。大家到食堂后还是各自打饭,围坐起来边吃边聊。饭后,同学还聚在一起玩玩游戏、唱唱歌。这种快乐和温暖让节假日无法回家的同学感受到一份别样的幸福。
“经营簿”:
让爱的情感不冷却
周二,晴。早上8:00在系办公室与07空间班某生谈话,要求其严格遵守值班纪律;8:30—9:40,编审系宣传稿件,并上传到学生处和系网页上;9:40—10:30,冬季征兵报名表信息整理并报送学生处;10:30—10:55,联系运动会啦啦操教练;11:10—11:40,系办会议讨论“建行杯”网页制作大赛的具体事宜……这是厦门理工学院一名辅导员一个上午的简单工作记录。
一天一天的工作记录,形成了几十本厚厚的工作日志。厦门理工学院每个辅导员都要写“工作日志”,详细记录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虽大多是日程式的记录,但用心经营着的情感却始终不会冷却。工作日志也因此得名叫爱的“经营簿”。
辅导员工作日志成了快速反映学生动态的“窗口”。李偲老师被请上台做经验交流时说,系领导对工作日志的要求不仅仅是三言两语地记录今天干了什么那么简单。比如找学生谈话,要求我们记录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谈话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如何,最后谈话取得了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守候:
成才路上不曾缺席的身影
“数学建模比赛最后一天的晚上,指导老师让我不管多晚做好都一定要给她打电话。凌晨两点多,我终于把论文写完,但想到夜已深了,我没有打电话给老师。凌晨4点多,老师主动打电话给我,并帮我修改论文。”——吕志生,获200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那个烈日炎炎的中午,蔡清毅老师匆匆赶来对我们的参赛策划书进行点评和修改。不知不觉,已经下午三点多了,老师起身说:‘我等会儿还要去开会,得赶紧去吃饭了。’我们不禁心头一颤,原来老师还没吃饭!”——胡淳,获第六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导游大赛的一幕幕时常在我眼前浮现,欧荔老师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们写导游词,卢雪英老师为我们精心安排各项培训。”——栾倩楠,获厦门市“导游大赛”十佳。
从全国大赛,到省赛,到市赛,厦门理工学院学生成才的路上从来没有缺席的是老师们不辞辛苦的身影,或挑灯夜战,或废寝忘食的守候,让学生感动不已。(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唐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