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重庆9月11日电(记者张国圣 通讯员李平)12岁的杨念是重庆市酉阳县毛坝中心小学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较差,上学时每天中午都只能吃从家里带来的土豆。自从重庆市委、市政府启动全市中小学营养促进工程后,像杨念这样的贫困学生,都可以享受到免费的营养午餐。从那以后,杨念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据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介绍,“十一五”期间,重庆市共投入义务教育保障经费83亿元,除了实施40多万农村贫困女童“零学费”入学,为50万农村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外,还为中小学生免费提供饮用奶或鸡蛋。
“蛋奶计划”是重庆市委、市政府深化城乡教育均衡的战略举措之一。“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率先偿还了“普九”的历史欠债28亿元,成为全国第一个用财政资金偿还“普九”欠债的省市;全市消除了所有中小学危房,60%的中小学校舍都实行了标准化建设;新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080所,孩子们“打着火把上学,顶着星星回家”的现象成为历史……众多的“率先”和“第一”,创造了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
硬件设施基本完善后,重庆市委、市政府又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由实行免费教育向提供优质教育、从“有学可上”向“有好学可上”转变。通过统一教师编制、加强师资培训、改善教师待遇、在全国率先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等措施,为农村中小学培养了一大批“用得上、留得下、靠得住”的“本土化”师资力量。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取了8941名公办教师,并累计招聘了6200名“特岗教师”;落实并兑现义务教育教师的绩效工资,实现教育财政性投入占GDP4%的目标,其中70%的新增教育经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初步实现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
完善的配套措施,使重庆农村的义务教育实现了质的飞跃。2010年,教育相对落后的黔江区共投入6774万元改建和新建校舍,通过全区中小学“集团办学”,使农村中小学的师资水平、育人质量和办学特色显著增强。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说,到2012年底,重庆所有区县都将实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其中20个区县实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到2015年底,全市所有区县义务教育学校都将在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到2020年,全市将全面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