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薄俊生,瘦弱而沉静,憨厚而谦和,交谈起来似乎还有些笨嘴拙舌,整个人显得“讷”。讲台上的薄俊生,如善于唱曲的名家,神采飞扬,字字珠玑,一张一弛,调动着学生的情绪,不知不觉间,一堂课已经讲完,令人回味无穷。
这样的薄俊生,似乎天生为教育而生。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追求,支撑着薄俊生从一名乡村教师,一步步成为全国科研型校长,并跻身苏州市首批中小学教育名家。
梦想从“乡村跑道”起飞
1982年7月,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薄俊生被分配到常熟一所农村小学。满怀激情的他却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校舍就是7间瓦房,缺砖少瓦,四周无围墙,旁边是稻田,破败的景象和我想象中教书育人的地方相去甚远。”
梦想从艰苦的地方起飞。他和同事们一起撩开蜘蛛网,清除多年的杂物,整理出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学校没有食堂,吃饭没有着落,他常常在暮色中步行到镇上吃一碗面条。回来后,不是备课、批改作业、刻写钢板,就是蹲在草丛中的水井旁洗衣服,循环往复。
乡村教师的清苦生活没有消磨掉薄俊生对教育事业的追求。每到周末,他就“闷”在简陋的宿舍里看书,《小学教学参考资料》、《小学教学研究》等各类教学刊物上刊登的教育界前辈教育思想的文章,成了薄俊生的最爱。“教是为了不教”、“没有分数的教学”……大家的教育思想渐渐融入了他的教育观。平日里,他也按照这样的理念备课、上课,教学水平飞速提升,很快在圈内有了名气。
身处乡村的薄俊生很快脱颖而出。1990年教师节,薄俊生作为“先进”,参加了常熟市中小学青年教师代表大会,他在会上的发言铿锵有力,“当学者型教师,是我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
放弃了游园逛街和亲朋好友的聚会,把绝大部分时间花在备课上,薄俊生为热爱的教育事业透支着体力。1992年7月,薄俊生在上课时突然累倒在讲台上,当大伙七手八脚把他送到医院检查时都惊呆了———左肾脏严重积水,功能坏死,需要做切除手术。“会不会就此告别教育事业?”薄俊生陷入了痛苦之中。
带着重返教育事业的强烈渴望,他接受了手术。身在病床,心却在学校,刚出院一个多月,薄俊生就硬撑着身子来到了学校。有人劝他保重身体,他笑着说,“在学校里和孩子们在一起最快乐”。
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孩子
无数个夜晚,本该熄灯的校园里,总有一间教室灯火通明。不用想,准是薄俊生在“排练”。他常常独自在教室里,既当教师,又当学生,既当执教者,又当评课者。每上完一堂课,都将“教后感”一栏填得“顶天立地”。
在不断探索中,他把“朗读”这种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发扬光大,成就了一手“绝活”。“朗读就是代作者说话,代文中的人和物说话,拉近了学生与作者、与文中人和物之间的距离”,薄俊生的课把枯燥无味阅读文本的方式变成了一种鲜活的生动可感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感悟、理解、欣赏、评价中自由张扬个性。
薄俊生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学”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足够的支持。就像树是自己长大的一样,一个人的成长无法由别人代替,只有通过自己获取了知识,增长了能力,亲身体验成长中的苦与乐。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事,成为他的核心教育观。
躬耕于课堂,潜心于科研,如今,薄俊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全国语文教育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他应邀赴广东、浙江、上海、陕西等地作公开教学、专题讲座近百场次,多次承担了国家级、省级各类课题研究,省级以上获奖成果达30多项。
“中医疗法”滋养出幸福校园
“学而优则仕”,这在教育界很普遍,薄俊生也不例外。当上常熟实验小学校长后,如何管理一所学校?薄俊生从中医疗法中得到了启示:“中医疗法从整体上内在地看待人体,通过调理人的内在气脉实现辩证施治,让人体从根本上获得健康的元素。”
薄俊生把“滋养心灵”作为培养学校精神文化的首要方法:“梦想剧场”成为教师梦想开始的地方;青年夜校、师徒结对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度过适应期;团队赛课、集体展示等活动让每个人找到团队归属感……“薄氏中医疗法”旋即在学校形成了一种文化认同感、凝聚力和执行力,成为一种教育文化的标识和品牌。江苏省2007年举行“薄俊生管理思想研讨会”,推广其文化管理理念和经验;常熟实验小学也吸引了50多名省内外校长前来挂职学习。
每天清晨,薄俊生总是先于其他教师到校。校园的上百个教室,每天他总要转上两圈,询问学生的活动安全,问候老师的身体健康,了解教室的卫生情况……这就是薄俊生的“校情工作法”。“很多情况坐在办公室里是想不到的,走着走着就能发现问题。”他把发现的问题一一记了下来,件件在第一时间落实。
理想中的校园是个什么样?在不停探索与追问中,薄俊生寻找到了答案——“让孩子用三原色涂抹世界”,把学校建成融书香校园、数字校园、双语校园、生态校园、活动乐园、成长家园为一体的幸福校园。他力主在学校里建成了1200平方米的“六艺苑”,开设了书法、绘画、舞蹈、器乐、体育、科技等七大类40多个项目的课程,聘请了常熟市一流的专家进行辅导,让每个孩子发展特长、彰显个性。(本报记者 苏 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