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自费订报无间断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采访。
27日,记者一行驱车600多公里,从武汉到宜昌,去采访一位自费订阅《文摘报》24年的93岁老人龚觉民。他的家在宜昌市宜都潘家湾土家族乡栗树垴村。
为什么要到大山里去采访这位耄耋老人?缘由来自《文摘报》的30周年读者问卷调查,老人给《文摘报》写了一封信:“我一直阅读贵刊,从1987年到2011年,24年来,我一直自费订阅全年《文摘报》从未间断过……不但如此,我还每两月订装一合订本,一年六本,赠送给乡民族中学图书室,供师生参阅。这些年来,书摘、报摘多矣,我认为《文摘报》水平较高,有参考价值,弃之可惜!……我是‘五四’同龄人,进了93岁,还自费订阅《文摘报》……”
8月25日,记者接到《文摘报》总编辑马宝珠打来的电话:《文摘报》想到宜昌市宜都潘家湾乡栗树垴村去看望这位老读者。
27日一大早,记者与26日赶到武汉的《文摘报》编辑部的马宝珠、于丽娜前往宜都市潘家湾乡栗树垴村。山路弯弯曲曲,坐在车上就像坐上过山车一样。土路到处坑坑洼洼,有的地方要下车才能通过。大约中午12点到达栗树垴村时,宜都市宣传部部长王长镜告诉记者,靠山坡上的那座2层小楼就是老人的家。记者快步上坡,看到一位老人拄着拐杖从屋里出来,他上前迎接我们一行人,老人看上去精神矍铄。“欢迎欢迎!”老人微笑着挥着手说,“我就是龚觉民。”马宝珠上前扶着老人进屋。这时老人家客厅里聚集了从乡里村里来的人,老人连说好几遍:“这么多年,房子盖了这么久,你们从北京来到我家,今天我高兴极了!今晚我睡不着觉啊!”老人除了耳朵有一点点背外,根本看不出他年已九旬。
采访过程中,老人谈笑风生。老人回忆,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在新疆日报工作,还曾经是报社的主笔。第一次见到《文摘报》是在1980年。那年,龚觉民作为宜都市政协特邀人员,在开会期间,在邮局看到《文摘报》,当时只有零售。从那时起,老人就喜欢上《文摘报》了。
记者问:“您为什么要坚持订阅《文摘报》这么多年?”老人回答:“第一,因为我办过报,爱看报,《文摘报》内容丰富,真实可信;第二,《文摘报》便宜,价格低,我能承受;第三,现在报纸多,我是经过筛选了的,《文摘报》水平较高,可推荐给学生看,如果看完了当废纸扔了,太可惜了,于是我就用针线缝好,装订成册,送给学生看;第四,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文摘报》是我的精神伴侣,《文摘报》的编辑就像我的亲人。”
老人自称《文摘报》粉丝
老人一家6口,四世同堂,他60多岁的儿子龚成才告诉记者,父亲每天上午看《文摘报》,有时吃饭时给他们讲报纸上写了什么。外面的很多消息,都是从父亲那里知道的。潘家湾土家族乡党委书记段绪卿告诉记者,龚成才家是 “文化科技中心户”、“家庭美德示范户”。
记者在老人生活的小屋,看到了书桌上有《文摘报》、放大镜、笔、剪刀等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老人的“读报日记”:桌上放了其中一本,上面写着“2007年5月1日第十六集”。记者翻开了这本厚厚的日记,老人不仅看报、写体会,还评报。
在采访老人时有这样一个细节:记者很想在老人学习生活的小屋书桌前为他拍一张看报的照片,老人却害羞地说:“我屋里卫生不好。”其实房子收拾得井井有条,看得出老人曾经当过军人的痕迹。
采访快要结束时,马宝珠、于丽娜为老人颁发了《文摘报》首位荣誉读者证书,还给老人带来了中秋月饼、《文摘报》缩印本、纪念品等。老人很激动,一个劲地说:“感谢,感谢!”拉住马宝珠和于丽娜的手反复说:“《文摘报》的编辑就是我的亲人啦!”
马宝珠几次问老人,对《文摘报》有什么要求和建议,提到要给老人赠送2012年的《文摘报》,老人却执意要继续自费订阅。
老人饶有兴趣地指着《文摘报》问:“什么是雷人?”“这是网络语言,就是 出人意料而且令人格外震惊的意思。”“我落伍了!老了!”这时记者开玩笑地对着老人的耳朵问:“您知不知道,粉丝是什么意思?”“是拥护者吧?”“您太有才了!”紧接着老人用手做成喇叭的手势对着大家喊:“我是《文摘报》的忠实粉丝!”
由于时间紧,还要去民族中学采访,记者非常不情愿离开老人,老人也似乎没有觉察到我们要离开,他还在讲:1976年从新疆回到家乡后发生的变化。记者几次起身要走,却不忍心打断老人的回忆,感觉老人93年的漫漫人生有太多太多的故事。
在民族中学图书室,记者见到老人赠送的多年的《文摘报》,老人在报纸上写了很多批注,如在一篇关于医药代表的文章旁边批注:医药代表休矣。民族中学校长叶祖益介绍,老人对学校很关心,在学校图书馆验收时,捐了很多书给学校。学校有时会请老人来作报告,学生都喜欢听。
一路上,记者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位90多岁的老人身体和精神面貌这么好?爱看报纸、关心时政、热爱生活,是老人身心健康的精神支撑,这也与当地政府重视基层文化建设有必然联系。据了解,潘家湾土家族乡,历来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民族中学教学楼、图书馆、运动场等都建设得很好,校长说这些都得益于湖北省财政厅的帮扶政策。我们还参观了潘家湾土家族乡“民俗博物馆”。据悉,这是全国首家乡村博物馆。
(本报记者 夏 静 本报通讯员 陈 芳 樊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