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30日 星期二

    强农惠农政策解读③

    “盼来清水进农家”

    ——我国5.57亿农民实现集中供水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30日 02版)

        “肩膀背起茧,背都背起驼,打杵都拄弯,背桶都背烂,若是遇天干,一回背到黑,两头不见天;雨季来了用浑水,旱季到了去找水。”一曲民谣唱出了山区农民吃水难的辛酸。

        在大巴山区、在西北农村、在黄淮海平原,很多农民祖祖辈辈喝水困难,甚至喝着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过去挑水十里路,如今甘甜水入户,咱祖辈发愁的吃水难解决了!”甘肃省甘谷县王山村62岁的村民王前贤满眼是泪。不久前,村里供水工程建成,水龙头轻轻一拧,水流便哗哗地流入灶头水缸。得益于国家开展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王前贤再也不用每天走10里山路挑水吃了。

        这只是国家攻坚农村饮水安全的一个缩影。“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90亿元,加上地方和群众配套463亿元,解决了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建成各类农村集中式工程52万多处,集中供水人口达5.57亿,约占农村总人口的58%,已查明的砷病区村、血吸虫疫区以及其他涉水重病区村的饮水问题全部得到解决,中重度氟病区村的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在四川省通江县草庙村村民赵丽家,记者看到厨房的水缸里堆满了杂物。拧开灶台旁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就流了出来,“以前水缸里的水每天都是满的,天不亮就要走山路去挑水,来回要挑两次才够用,自从通上了自来水,水缸就不怎么用了。”

        用水方便了,赵丽今年搞起了养殖,上半年养了7头猪,月初刚卖了3头,赶上猪肉涨价,卖了个好价钱。“以前连我喝水都不方便,根本就不敢多养猪,现在用水这么方便,也有时间搞养殖了。”赵丽高兴地同记者说起一段新民谣:日盼夜盼,盼来清水进农家,握住水龙头,甩掉水扁担。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饮用水条件,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起到了“凝聚民心、尊重民意、化解民忧、实现民愿”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被誉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约3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到2015年我国将全面解决这些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据了解,水利部正在会同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按照中央有关要求,组织编制《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末,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将提高到80%,覆盖全国农村的供水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基本完善,工程管理主体得到落实,水源保护和水质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应急供水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农村供水质量和水平将显著提高。   (本报记者 何 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