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5日 星期四

    让传统文化越发“精神”起来

    ——北京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探索发展之路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5日 09版)
    图为《女娲》舞台效果图
    《紫气京华》“白塔莲月”篇

        8月25日晚,北京国安剧院。一个从上古走来的“女娲补天”的故事,将在这里跨越时空,以曼舞的形式,与现代观众相约。

        这台名为《女娲》的大型舞剧,由北京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歌公司”)倾情奉献。“我们选定这个题材,就是要打造属于北歌自己的拳头作品,并在国安剧院进行驻场演出,为北京带来一个舞剧演出的品牌。”北歌公司总经理赵丽华说。

        自2004年8月转企改制以来,北歌公司艰难起步,一路奔波,被切断了以往“输血”的通道,一心一意地在市场潮流中找寻生存空间。七年来,北歌公司练就了自我“造血”的本领,羽翼渐渐丰满,前行的步伐也更加铿锵有力。

        北歌公司迅速成长的“秘笈”是什么?这可以从赵丽华的一席话里找到答案:“经过转企改制和市场的洗礼,北歌公司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只有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汲取民族精神的营养,再通过现代的艺术理念加以呈现,演出团体才能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女娲》让我们懂得了创造与奉献。”由赵丽华拟定的这条标语,悬挂在《女娲》彩排的现场,可以视为北歌公司七年来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

        作品更好了

        “《女娲》的舞台设计,更加注重‘传统的素养,现代的理念’。设计师把象征性戏剧的模糊性和神秘感的意蕴诗话,净化为‘化景物为情思’的表达,使之成为该剧舞台视觉的追求。舞台上,景物已不单纯成为‘状物’与‘叙事’,而在于表情达意。”

        ——《女娲》舞台视觉总监任冬生

        从任冬生的描述里,可以感受到《女娲》的意境之美。中国传统美学的范畴通过现代化的舞台演绎,焕发出新的生机。

        “《女娲》运用了多种艺术元素,将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相结合,甚至还引入了武术、杂技、傩戏的元素。我告诉演员们,忘记自己曾经是跳民族舞或是古典舞的,要把身体彻底解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肢体建构画面,用画面讲述故事。”《女娲》导演刘春说。

        赵丽华介绍,《女娲》大量运用了机械装置。在剧中,不仅有两个大型怪兽的造型装置,有天地开合的镜像,有祝融、共工的坐骑,而且有一个女娲升天之用、会翻转的天梯,同时还有投影、水舞台。

        另外,《女娲》还实现了影像之间的互动和现场舞者与虚拟舞者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在表现战争的场面时,水神和火神跟影像动作的结合,在看过彩排的赵丽华看来,“有武侠大片的感觉”。

        “艺术就应该是这样一个开放的体系,把传统文化的元素都唤醒,并赋予现代的内涵,这样才能进入市场,实现作品的价值。”北歌公司企划部部长熊敏说。

        由熊敏担任编剧的情境鼓曲《尚·韵》结合传统鼓曲曲目的特点,用“知音难觅”作为戏剧主线,通过赋予剧目情境化的故事性讲述,一改传统鼓曲的表现形式和说唱内容,使之舞台呈现焕然一新。

        在《尚·韵》里,鼓曲这一“京味文化”中的绮丽瑰宝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单弦、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等传统鼓曲的表演令人陶醉。同时,为了表现北京这座“世界城市”的包容性,河南坠子、铁片大鼓等鼓曲表演也纷纷亮相。

        立足北京,让北歌公司找到了起跳的支点。2010年10月17日晚,北歌公司民族乐团在北京大学推出“北京乐话”民族音乐会。音乐会分“古都北京”、“市井北京”、“浪漫北京”等板块,曲艺家李荣林的老北京叫卖、京韵大鼓演唱名家种玉杰的《壮哉华夏》、板胡演奏家陈立科的《卢沟醒狮》等节目,突出了京味传统,展现了北京的古老与文明。

        “叫响北京的传统艺术是我们的一张牌,”赵丽华说,“同时,我们也放眼全国,吸纳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我所用。”

        大型综艺晚会《炫舞飞歌》、大型旅游节目《大中华乐舞》、中外经典名曲音乐会《喜洋洋》、大型史诗歌剧《孔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主题晚会《皇城古韵》、新民乐演奏会《木兰乐章》、广德楼喜庆堂会《寿筵365》……北歌公司拿出的其他“节目单”,也都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

        “我一直觉得,应该用有文化的艺术作品来让世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这看似是一种回归,其实是一种新的出发。”赵丽华说。

        机制更活了

        “我是2006年进入北歌公司的。工作没多长时间,就在大型乐舞诗《紫气京华》里担任了主要角色。这让我感到很惊讶,公司用人机制竟然这么灵活!这次我被选为《女娲》的主演,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我们舞蹈团有50多人,大家一起参与创作,有好的想法就提出来,自由表达意见,在这样的环境中跳舞,是件很美好的事。”

        ——《女娲》领衔主演蔡梦娜

        “一朝改制,全盘皆活。”有了好的作品创意,更需要机制的保障。在赵丽华看来,北歌公司近年来推出的作品之所以能占领市场,得益于转企改制带来的新思路。

        她介绍说,北歌公司实行的是现代企业制度与艺术团体相结合的科学管理模式。在制度建设上,坚持依法办事、制度管人、数据说话、按效分配原则;人事管理实行“一岗多责”合同聘用制度,在签订的劳动合同期内,每年签订岗位责任书,考勤考核和业绩考核相结合;经营管理实行划小核算单位、项目利润奖励制度,推行全员绩效考核、工效挂钩;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每个项目都有预算和决算报告。

        这些制度设计一下子发掘出了职工的潜能,让他们有了危机感和急迫感。“以前的心态就是坐和等,听说要排演某个新剧目,晃晃悠悠就来了,这时候才觉得有点事要干了,平时也不怎么钻研业务,反正有碗饭吃”,青年作曲家、北歌公司创作室主任廖勇说,“改制以后公司没有了‘围墙’,能者上,庸者下,你业务不行,公司就外聘其他人员,你就坐冷板凳了。”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一下子盘活了公司的人才资源,激发出了他们的工作热情。民乐团编导李长军是演奏员出身,他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地拓展业务范畴,成为了一名编导,并被公司委派参加了北京市优秀编剧导演研修班,“环境很宽松,觉得有奔头了,干事也有了劲头。”

        “慢慢地我就感觉到,大家走路的步子都快了一些,而且在一起探讨业务的氛围也浓了,每个人都在摩拳擦掌。”熊敏说。

        在这样的情况下,“干什么”和“怎么干”变得尤为重要。北歌公司及时地树立“中国气派、北京韵味;高贵典雅、欢乐祥和”的艺术创作标准。

        目标明确了,北歌公司再度发挥出机制灵活的优势,不断地吸纳市场元素。例如,舞剧《女娲》聘请英国舞蹈编导珍尼斯担任助理导演。“邀请珍尼斯来主要是为演员们训练现代舞蹈的一些方法,特别是双人舞中接触性击打的方法,因为在舞剧中水与火交战时,搏击的动作成为一个要点。”刘春表示。

        尽管对女娲补天的故事不太熟悉,但珍尼斯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通的,“这个舞剧讲述的是人类的爱,那么运用现代舞蹈的手法,完全能够表现这层意义。”

        一切为作品服务、一切为观众服务的理念,让北歌公司在产品营销上不断突破。早在2007年,北歌公司排演了大型乐舞诗《紫气京华》,以长城、古运河、紫禁城、白塔寺、四合院和胡同为背景,着力展示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作品里既有契丹舞、渔猎舞、门头沟太平鼓舞以及铙钹舞,也有表现古代战争场面的舞蹈、民间风味的舞蹈以及宫廷舞蹈等,形成一个五彩缤纷的舞蹈世界。

        为了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北歌公司引进了超市货架“分体包装”的概念,在项目策划时就决定每一幕都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实行对剧目结构进行“整拆结合”。

        赵丽华举例说,超市里卖矿泉水,根据顾客的需要,可以卖一整箱,也可以卖一瓶。同样,这部《紫气京华》,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上演整台的剧目,或者说特定的某一幕。

        “这就提升了艺术产品的展现率和市场占有率。”赵丽华说。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北歌公司举措频出——

        进军京城景点。北歌公司的艺术家们带着绝活“五音联弹”、含灯大鼓等节目,坐镇老舍茶馆、湖广会馆、大观园等旅游景点现场演出;

        进驻地坛庙会。每年春节,北歌公司在地坛公园设立演出点,将平时只有在剧场里演出的剧目拿到庙会上演;

        锁定高档饭店。北歌公司把剧院多年积累的400多个节目列成“菜单”,以召开文化产品推介会的形式,邀请多家高档酒店现场点“菜”,占领酒店节庆晚宴演出市场;

        积极参与区县旅游景点特色演出。北歌公司的市场触角主动伸向京郊区县,同时还开发了山东临沂、浙江宁波、山西大同、山东济宁和青岛、河北南戴河等外省旅游地的演出项目。

        责任感更强了

        “舞剧《女娲》的立意,是借助女娲这个人物身上所积聚的‘创造、奉献’的精神,讴歌北京作为首都,在全国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的博大情怀,传达中华民族自古所崇尚的和平、和谐的美好主题,以女娲成就大爱舍弃小爱的传统故事,彰显华夏儿女可贵的人文精神。”

        ——《女娲》出品人赵丽华

        廖勇是舞剧《女娲》的作曲兼艺术总监。在创作时,他一度感到棘手,因为“女娲补天”的时代背景尚不明确,音乐的定位难以把握。他需要给这部作品一个情感的寄托,通过不断的寻找,最终落到了“母亲”这个点上。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表演系副教授夏雄军评价说:“女娲是创世之祖,是神仙,但中国人更认为她是最亲近的母亲。作曲家正是抓住这一立意,没有把女娲当成神来写,而是把她当成充满人性情感的东方母亲,赋予她人性、暖性及文化感。”

        《女娲》舞台视觉总监任冬生还解读到了“爱”的意义:“在《女娲》里,‘爱’作为一个支点,被传承、记忆和爱护着。这里有伏羲女娲之己爱,有伏羲舍身化作宇宙万物的博爱,有女娲造人的人间大爱,有女娲补天的救世至爱,这里让‘爱’充满舞台。”

        让传统文化“精神”起来,除了要赋予传统文化现代性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彰显出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不仅要适应市场,更要引领市场,”赵丽华说,“在市场潮流中,更要懂得坚守主流价值观念,而不能一味地迎合低俗趣味,制造文化垃圾。”

        《尚·韵》以整台的鼓曲节目,感慨知音的可贵,倡导人们友好地沟通,待人为善。另外,这个剧目艺术地再现了北京的包容,让观众在音画美的体验中,发现北京虽然在不断地变化与更新,不变的是那份从四合院里散发出来的恬静,那份让人在匆忙中越来越渴望品味的北京味道,一句新创作的“来到天安门,都是北京人”,更是带给观众诸多的感慨。

        由于拥有严谨的创作态度,北歌公司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不仅跻身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演出现场,还承担了纪念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60周年的演出活动。特别是今年7月,北歌公司联合江苏、拉萨的演出团体,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奉献了一台主题晚会《幸福路上60年》。西藏的媒体在报道时说:“整台晚会充分展现当今拉萨社会平安、和谐、幸福的景象和各族人民建设新家园的昂扬精神风貌。”

        另外,北歌公司还积极参与“走出去”,至今已奔赴英国、芬兰、法国、埃及、秘鲁、美国、巴林、阿联酋等国进行了访问演出。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北歌公司都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己任.”赵丽华说。她特别提及北歌公司办公地叫“八棵杨树”,茅盾在《白杨礼赞》里赞颂白杨“具有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赵丽华说:“北歌公司也要秉承这样的精神,继续在市场上扬起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旗,弘扬民族精神。”(本报记者 王国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