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0日 星期六

    让科技成果造福社会

    ——国防科大自主创新团队勇攀高峰启示录(下)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0日 04版)

        科技层面的军民融合,是我国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在这方面做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产品未出世就名花有主

        2009年10月,我国第一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在国防科技大学横空出世。此刻,国防科大一间近千平方米的宽敞机房里,“天河一号”一排排机柜傲然挺立,犹如阅兵盛典中气势如虹的方队,而远在千里之外正在建设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工地更是一片欢腾。原来,“天河一号”的研制,不仅有国家863计划的支撑,还得到天津滨海新区配套资金的支持,尚未出世,就已名花有主。

        国防科大校长杨学军介绍说,“天河一号”从研究到生产的整个模式,采用了军民融合的创新模式。

        早在党的十七大闭幕后不久,国防科大就组织有关人员赴天津滨海新区考察,双方很快就加强科研创新协作达成共识,决定共建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

        在研制过程中,国防科大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和资源优势,与一流的超级计算机生产企业等强强联合,大大加快了项目研制进度。

        去年11月,“天河一号”入驻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千万亿次计算能力的超算中心。半年多来,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已迎来包括石油勘探数据处理、海洋环境数值模拟、生物医药研究、航空航天装备研制等众多领域的100多家用户。过去,许多数据处理需要3个月以上,但今天用“天河一号”,用16个小时就足够了。

        校企“联姻”辟成功路径

        2011年2月28日,北京市宣布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运营线将启动建设,这表明我国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具备了工程化、产业化实施能力,即将成为世界上继日本之后拥有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线路的国家。

        1999年,国防科大教授常文森率领团队历经30年的自主创新与持续攻关,掌握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研制出磁浮列车原理样车,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全尺寸单转向架的载人运行。

        如何让这一成果走出实验室?常文森很清楚地意识到,对于磁浮交通这样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相关领域众多行业的参与。当时,他们多方寻找合作单位,最终选择与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及工程化应用研究”。这一“联姻”,迈出了国防科大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

        10多年来,由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和组织,国防科大负责工程化核心技术攻关和系统集成,双方组织联合国内航空、铁路、汽车等相关领域最具优势的研究、设计、生产和建设单位,合力打造中低速磁浮交通研发平台,探索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支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实现了优势互补、成果共享、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创新格局。

        国防科大所创造的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产业化路径,无疑为我国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

        本报记者 陈劲松 本报通讯员 陈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