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0日 星期六

    为了山花灿烂,她付出了18年的爱

    ——记北京市密云县大城子中心小学教师许占玲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0日 04版)
    许占玲(中)和学生在一起。资料照片

        21年前,一个18岁的女孩怀揣着梦想第一次走出了大山,来到城里读书。3年后,这个女孩又回到了她的家乡,成为一名山村小学教师。18年来,她把自己无私的爱洒向了大山里的孩子们,山区弯弯的小路见证了她和孩子们的师生情深,她就是北京市密云县大城子中心小学教师许占玲。

        “学生就是我的孩子”

        “人格是最高学位”。这是许占玲的口头禅。山里长大的许占玲对山里孩子有着很深的了解,十几年来,她用心呵护着山里的每一棵幼苗。

        每接一个新班,许占玲都会将孩子们的情况记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班里有个男生叫小夏,小小年纪一天到晚愁眉不展。许占玲就利用周末时间骑车走了20多里山路来到小夏家。眼前的景象让她惊呆了:破旧的房屋,家徒四壁,家里只有一个83岁的奶奶和一个傻姐姐,父母相继离世,小夏成了一个苦命的孤儿。

        从那天起,许占玲就成了这条崎岖山路上的常客。开学了,为小夏买来新书包、新文具;脸脏了,打来水让小夏清洗;指甲长了,帮他修剪……

        在小夏的日记里,许占玲经常写上几句悄悄话:“孩子,抬起头,好好学习,同学们就会佩服你。”“老师是你的朋友,老师会永远帮助你。”在爱的感召下,小夏不但有了笑脸,小身板也挺了起来。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许占玲始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她说:“在家我疼爱我的女儿。在学校里,学生就是我的孩子。”18年间,许占玲走访了任教班级中每一名特殊学生的家庭,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近百名。

        她是孩子们的一面镜子

        “学生是教师的镜子,从学生身上可以折射出教师的影子。”许占玲说。十几年来,许占玲以真诚、热情、关心、体贴、理解、宽容,感染着她的学生。

        一天,班上有个叫蒙蒙的学生头痛,许占玲在为他测体温时,孩子突然吐了许占玲满身,刺鼻的腥臭味儿立刻飘满教室。孩子们一个个捂着鼻子,面面相觑。许占玲来不及多想,立马冲到教室前面拿来毛巾,为蒙蒙擦去身上的污垢,并给他倒来热水漱口。

        同学们看见这一切,捂着鼻子的小手松开了。事后,许占玲及时以“关心他人”为题召开了班会。从这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再也没有人捂鼻子、看热闹了。

        孩子们心目中的“知心姐姐”

        许占玲喜欢和孩子们聊天,喜欢听他们讲故事,也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师生间的默契,常常引来其他班级同学的好奇。

        许占玲有一个别称——“知心姐姐”。“心心卡片”是这位“知心姐姐”与孩子们沟通感情的“法宝”。每天放学,许占玲都要发十几张“卡片”,内容是许占玲和学生的小秘密:上课认真听讲了,表扬;课堂上开小差,批评;当天没掌握的生词,告诉他怎么记;“明天检查背课文,如果提前背就能得冠军”等等。第二天一早,也同样会有小纸条飞到老师手中:“老师,您看我今天的表现吧!”“老师,按照您的做法,我真的记住了那几个词。”“老师,您给我出的点子真灵,我爸真的没打我。”

        许占玲的真情付出,得到了学生的回报。一位学生在作文里这样描述许占玲:在许老师的词典里,几乎不存在“生气”、“发怒”与“严肃”,却充满着“和蔼”、“亲切”与“慈祥”。

        如今,许占玲已经在山区默默耕耘了18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山区学子,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她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18年间,山间小路变宽了,路边的小树也长高了,但许占玲对山区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山里孩子们的真情始终没有改变。她说:“我是大山的儿女,大山里有我的情、我的爱、我的欢乐!”

        本报记者 张景华 杜弋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