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7日 星期三

    人才会客厅

    为何重回“北上广”?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7日 15版)

        新闻背景 当初有一批年轻人,因为高房价、高物价、限购而逃离“北上广”。而如今,他们中的一些人又从二线城市杀回来了。重回“北上广”,继续打拼实现自己的梦想,这颇有戏剧性的转折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无奈的选择,还是对梦想的坚持?

        本期嘉宾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  马抗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教授  黄永军

        主持人  章丽鋆

        主持人: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些年轻人辗转又“重回北上广”?

        马抗美:既然选择“重回”,那么一定是有所比较而且经过考虑才又作出的决定。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个“重回”的理由。但总体来说主要是两大类:一是外部因素,例如当地观念、体制等方面与一线城市有较大差距;二是涉及个人的理想、志向、兴趣、爱好等自身因素。

        主持人:大城市的压力导致了曾经的“逃离”,但这些压力在“重回”后依然需要面对,甚至可能有增无减,在您看来,年轻人在这样的选择中应该注意什么?

        黄永军:选择“逃离”还是“重回”,有的人是主动选择,有的人则是被动选择。无论如何,都应当是基于个人实际和追求,在对个人、家庭、事业发展与环境等因素有一个总体、长远考虑的基础上作出选择。凡选择必有得有失,关键是自己看重什么,能够兼顾多方面的有创意的选择设计也并非不可能。一旦定下来,就要坚定信念,克服困难,累积优势,而不轻易反复。

        主持人:不管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的用人单位,该怎么对待人才的“逃离”和“重回”? 

        马抗美:不管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用人单位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都必须深刻认识到人才资源的重要性。“逃离”也好,“重回”也罢,都是人才在寻找发展的机会,而单位也面临着用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人的选择。因此,汇聚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则成为了单位竞争力和领导者能力的重要体现。没有这样的意识和举措,这个单位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落伍或被淘汰。

        黄永军:不管是在哪里、在什么单位,如果没有人才的补充和流动,都是很难有大的发展的。一些地方的单位,信息十分闭塞,产品销路单一,对人才的需求也极小,这就离关门不远了。没有什么产品可以一劳永逸,养活单位员工一辈子。新的产品、新的销路都需要人才来开发。所以,无论是哪里,都应努力创造吸引人才特别是适用性的、优秀拔尖人才的环境,并使其有用武之地。 

        主持人:曾经的“逃离”,如今的“重回”,社会应该为人才营造怎样一个成长环境才能让他们尽情地施展自身的才华而不是时刻“纠结”要逃去哪里?

        马抗美:“逃离”和“重回”其实都是人才流动的不同方式。人才资源的配置是在流动中逐步趋于合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是“逃离”还是“重回”,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才禁锢而言都是进步。现在的问题是要在全社会树立起科学的人才观,使人才优先发展等一系列先进理念深入人心;就个人而言,也要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黄永军:人才流动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就是人才饱和度趋衡。一个地方的容纳接收能力越强,人才饱和度越低,才越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北上广”等城市虽然看上去人才密度已经很大,但其人才饱和度未必比一些二三线城市高,因而仍能吸引人才。无论什么地方,只有基于正气、广聚人气、提高人才的容纳度才能有大的发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