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并认同马克思主义?近日,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对此作了清晰回答:只要把握时代脉搏、关切群众生活、使用群众语言,让理论走进群众,让政策走进百姓,就能在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实践的科学原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这些成就的取得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分不开,也与我党一贯注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分不开。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的进程,就是让时代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走近人民群众的过程。从街头标语、宣传手册到报纸、杂志、广播电台,我党不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理解,促进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的认同。
在新时期,我们更应该将这个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解释社会问题、分析社会现象,并通过创新的方式方法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把握时代脉搏。当前,我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种社会矛盾和热点难点问题交织出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将理论的视角放在这些时代问题上,不断用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新问题,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强大的解释力,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巨大推动力。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关切群众生活。物价、分配、住房、就业、医疗这些都是当前群众最为关心的现实问题。理论的科学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也只有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才能得以证明。所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才能满足群众的理论需求,才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理论的力量。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使用群众语言。用群众的语言,理论才能容易被群众接受;用通俗易懂的话和形象生动的事例,才能让灰色的理论变得丰富多彩。不与现实结合的理论是空洞的,不运用群众语言的理论则是乏味的。那些与群众保持距离高高在上的理论,群众也一定会将其束之高阁,敬而远之。
从成效来看,“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图书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不仅各级领导干部爱读,普通群众也爱看。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努力让理论直接面对热点问题,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并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人民群众就会自觉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就能大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