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在京联合召开复排歌剧《白毛女》座谈会。座谈会上,该剧导演胡玫,中国歌剧研究会主席、著名作曲家王祖皆,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刘卫红,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胡平等先后发言。大家充分肯定了歌剧《白毛女》的历史作用和艺术成就,对贺敬之、王昆等老艺术家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与会者认为,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主题,它不仅仅是一部戏剧作品,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动员人民群众反抗压迫、走向革命的史诗,是近代中国文化史上不朽的艺术篇章。王祖皆说,66年前的作品,今天演来依然充满着无限魅力,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特征、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非常优良的革命传统和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家谈到,由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的歌剧《白毛女》,经受了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是我国文艺史上不朽的经典。
大家一致认为,复排歌剧《白毛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白毛女》在廓清艺术创作观念,培育当代人昂扬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崇高健康的社会荣辱观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胡玫说,很多青少年,甚至是小学生,看完这部剧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许多孩子是哭着看完的,说明这部作品达到了令人意外的效果,这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胡平说,《白毛女》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必将影响和引领几代人的艺术创作观念。其中“白毛”这样的意象就是强力度的情感符号,和“红头绳”等其他鲜明意象一起,确立了此剧极高的艺术地位。其他许多经典作品也如此,如《沂蒙颂》中的解襟喂奶、《幸福的黄手帕》中的手帕、《桃花扇》中的桃花扇等。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诚在最后总结发言时说,这次复排演出的《白毛女》是一部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成功之作,通过对当代艺术形式的借鉴,该剧更加生动感人,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带给今天的观众更多艺术感染力。(本报记者 赵 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