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05日 星期五

    山深闻鹧鸪

    柏 峰 (陕西渭南)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05日   12 版)

        在一个光线明亮的午后,又开始阅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每次阅读都是那么新鲜,那么耐人寻味。梭罗对大自然无以复加的热情和深刻的孤独者心灵的反思,令人入迷,总能在心里荡起悠悠远远的涟漪……

        如果把时光推向19世纪中期,荒凉空旷的美国西部和北部,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蒸汽轮船闯进了平静的长满了密密实实碧绿芦苇的河湾,铁路穿越了大草原,电报线路不断地在田野上延伸……面对着新城市文明的曙光,梭罗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远离社会,走向大自然,回归人类初始的心灵世界。

        梭罗是幸运的,在瓦尔登湖畔还能找到一块不曾被人类开采的处女地,还能凭着一把借来的斧子砍伐出粗细有致的枝条,搭建起自己居住的小木屋,在远离城市的宁静生活中,他悠然地劳作、读书和思考,写出令世界瞩目的散文名著《瓦尔登湖》。这种幸运,是不会轻易降临在当代人的头上了,梭罗早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一个避世而居的隐士,一个美丽而遥远的梦……

        在我看来,梭罗归隐于新西兰瓦尔登湖畔,实质上是向人们说明:在新教伦理深层心理驱动下产生的资本主义精神,并没有给人干涸的精神带来丝毫的滋润,反而把人的灵魂压囚在更加逼仄的地步,刺激了人无限的不可抑制的欲望——如何摆脱这种不可抑制的欲望?梭罗认为:必须要面对孤独,只有在远离人烟的荒野,才能深刻地审视自己的灵魂,寻找真我,寻找内心的平静,寻找原初。

        不仅仅是梭罗在寻找,同样的,俄罗斯智者安布罗斯也在寻找,企图通过孤独寂静的田园生活或者更为严酷的苦行者生活,来观照那初始纯洁而优美的灵魂,来修补自己的心灵,达到灵魂的和谐与安宁,以此来抵抗现代社会那太过的理性,给人类的思想与情感重新营造出一片可以放飞理想的绿洲。

        不过,无论是梭罗还是安布罗斯,毕竟未曾再向灵魂更为荒远的地方耕耘,其实那里是更加肥沃的土地。不是吗?你看,克尔凯郭尔、尼采种出了参天的大树,冲破了从柏拉图以来经过笛卡尔、康德、黑格尔一再修补近乎完善的理性主义的樊篱,放逸出充满着鲜活生命力的灵魂,把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又推进了一大步!

        当然,在瓦尔登湖畔逐日记录湖水在不同的光线下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色彩,丝丝入扣地描绘长年累月居住在这里的土著居民——那些可爱的鹭鸶、草鸡,还有貂类等小动物在日常生活里的神态,为我们提供一幅幅永远不能再现的大自然的风貌画面,也是非常有益的事情。至少,可以从这些散发着花草清香的文字里,想象出原生态的大自然,暂时休歇一下疲惫的心灵,确实甚为惬意;特别是阅读着安布罗斯那些闪烁着睿智和光亮的话语,真如独步空山新雨的境界,远离了曾经的龌龊,胸腔油然升腾起透亮的舒畅正气,也许这就是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吧!

        走向大自然,也就是走向孤独,也只有在孤独里才能体味出与大自然交谈的愉悦,也才能把自己的整个身心投入到阅读中去。阅读大自然也好,阅读世俗也好,阅读被时光做旧仍然饱满着青春汁液的书籍也好,在阅读中延伸历史延伸生命——从这个角度上说,只有不停顿地阅读才有可能不在现代化浪潮里迷失方向,保持一颗完整的没有被锈蚀的心灵,才有可能认识你自己。

        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曾告诫人们:要保护你们的灵魂。但我们直到现在也没能做到。梭罗指出:“如果你想让你的心灵和精神可以吸纳到健康的话,就非得花上相当多的时间与田野和树林进行交谈不可。”而“只有通过让灵魂与大自然的结合,才能让知性开花结果,孕育出想象力。”无可置疑,怀有敬畏天地自然之心,才能培育出健康而美好的灵魂。

        人与天地自然结合的媒介是永远保持阅读的激情。梭罗和安布罗斯都通过阅读给自己的灵魂安顿了宁静的家——当在西方世界找不到安顿灵魂的净土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把阅读的目光投向东方,投向东方那蕴藏着无穷极智慧的哲学。美国学者法朗士的著作《隐士:透视孤独》,展示了包括梭罗在内的在历史镜框中封存的那些隐士的精神画像以及他们最后的精神归宿。

        感谢徐凡澄先生,从印度回国后翻译出卷帙浩繁的《五十奥义书》,提供了阅读古代印度哲学典籍的代表作。这部伟大典籍的根本精神与我国古典哲学息息相通,是生命的哲学,关注提升人的内在精神,即宁静自己的灵魂,回归精神的本源。而表现在外部的形式,便是通过“修己”与“慎独”,和天地自然合为一体……

        重要的是宁静自己的灵魂。当一个人沉浸在万籁俱静的阅读之中,微风沉醉的夜晚,窗外是潇潇雨声,仿佛身处瓦尔登湖畔,看那一弯彩虹倒影在如镜的湖面,也似乎独舟在月夜的赤壁江面……雾柳暗云时度月,听,深山传来一声声鹧鸪声。

        (作者为教育科学和散文研究专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