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典型可亲可近
河北省滦南县读者刘奂明:6月26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的《一群人 一辈子 一件事》及系列报道,情感真挚,血肉丰满,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毫无疑问,这是光明日报为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敬献的一份厚礼。人们的印象中,理论界典型宣传好像比较枯燥乏味,弄不好就曲高和寡,既不大容易吸引读者,也不大容易受人关注。而这组系列报道,用受众喜闻乐见、自然亲切、百读不厌的表达方式和鲜活生动、妙趣横生、雅俗共赏的文字表述,抓住了主人公最感人的亮点,成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特色鲜明的人物典型。
郑保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一群人一辈子 一件事——记奋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线的中共中央编译局优秀翻译家群体》一文,从新闻专业角度所表现出的创新价值十分明显。理论宣传,通常习惯于从理论上阐释某一观点,宣传某一经验,论述某一思想,因而难免缺乏可读性。而此篇文章却通过典型报道和人物通讯的方式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主义理想,这种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增强了理论宣传的吸引力,也扩大了理论宣传的影响力。文章中关于中央编译局翻译家们的大量事例和细节生动感人。如“不为名利,把自己全部精力用于马列著作的集体编译事业”的副局长姜椿芳;“走路快,吃饭快,为了节省时间,牙坏了,就在小摊上解决”的,被称作“拼命三郎”,64岁就病逝的编译局副局长林基洲;患脑溢血病倒在工作岗位上,醒来后只记得稿件和工作的周亮勋,等等,这些事例和细节显然要比长篇的理论阐述,效果要好得多。由此可见,理论宣传也可以从高端走向低处,从雅室走向民间,真正接到“地气”;也可以不必居高临下的说理,而可以用平等交流的方式同读者谈思想,讲信仰,说理论;也可以借助普通人的平凡事来说明一些深奥的大道理。
耳目一新的栏目
江苏省泰州市读者陆彩鸣:6月20日至7月2日,光明日报连续13天隆重推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特刊”。特刊开设了“精神溯源”专栏,从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谈《是什么染成这永恒的“红”》,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院长靳铭谈《延安精神: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一篇篇文章,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以及形成的伟大精神,并以专家学者的视野,对这些精神进行了解读和溯源。专栏形式活泼,篇幅精悍,令人爱看。这一专栏,精心谋划,精心选题,回答了广大读者最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理论宣传大众化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
黑龙江省大庆市读者王树军:读了贵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特刊推出的“精神溯源”专栏系列文章之后,最深切的感触是理论宣传形式的创新和主题内容的“亲民性”。 过去,我们在媒体上阅读的理论文章,惯以长篇大论见多,尤其是具有很强严肃性的政治理论文章。而“精神溯源”专栏却一改理论宣传形式,巧用读者喜闻乐见的访谈问答形式,广泛展开理论宣传的视角,给广大读者以亲切亲近之感,让读者在“问答”中接受党的政治理论和精神思想的熏陶滋润,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辉煌成就和精神思想硕果。
甄澄(本报策划部编辑):如何将深奥的理论话题变为可读的生动文章?如何在对历史细节的回忆中追溯理论的起源?基于对两个问题的思考,“精神溯源”专栏应运而生。在题目设计上,我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反复斟酌探讨,从党90年光辉历程中和精深博大的理论体系中,剥离出最为彰显革命智慧和执政智慧的内容,作为话题线索,以史实为切入,以理论剖析为内核,让栏目可读耐看。在具体报道上,采取记者与学者对谈的形式,对“精神”进行“溯源”,在回顾历史、讲述故事中,将中国共产党90载革命和发展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和成功经验,进行了梳理。在采访对象的选定上也下足了工夫。特别遴选邀请了沙建孙、金一南、谢春涛、戴焰军、李小三、陈雪薇等一批知名党建专家和理论学者,并选派了一批精干记者,完整记录专家学者经过深入思考和高度概括的内容,捕捉其中闪光点。可以说,这一栏目从策划到采写再到编辑,高效有序、特色鲜明,很有启发意义。
理论话题关注现实
北京市海淀区读者杨智翰:纪念建党90年期间的光明日报版面,面貌改观,天天喜人。6月29日发表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位首席专家的党建理论研究新成果,这是光明日报对尖端理论成果的及时宣传。笔者字字读过。比如赵矅的文章说,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总结和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作者指出,永葆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必须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另外的三篇也有新意,如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党的一切工作都要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光明日报肩负理论创新的宣传任务,应刊登更多具有前沿性创新性的理论文章。
薄洁萍(本报理论部学术版编辑):理论宣传是光明日报的重要特色之一。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围绕党9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等方面发表了一些重点理论文章,开设学习解读类栏目,还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反映理论宣传战线的成就,发表了《全国党校系统热议建党九十年辉煌经验》等文章,还对国家社科基金过去取得的成绩以及“十二五”规划中的计划进行了报道,对基层单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经验进行了介绍,推出了对中共中央编译局的翻译家群体的系列报道,通过各种形式反映党的成就、经验和理论创新,成为纪念建党90周年宣传的亮点,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今后,我们还将更多地反映理论界的最新动态、研究成果,并通过新闻报道形式对理论界个人或群体的典型进行宣传,在选题上更加关注重大现实问题,角度切入上既是理论问题,又是老百姓关切的现实问题,文章写法上更加生动。
(本报记者刘小兵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