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2日 星期五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西藏人家⑩

    坚守在雪域高原

    ——免费师范生珠曲的“幸福”定义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2日 02版)

        见到珠曲时,他刚刚参加完毕业典礼,手里捧着毕业证书兴奋不已——温家宝总理参加了他们的典礼,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首届免费师范生。

        一个月以后联系珠曲,他的手机始终无法拨通,记者只好在他的QQ空间里留言。终于,珠曲回了电话,电话那头的他已经回到了西藏。“这里信号不好,上网也不方便,刚刚看到了您的留言,对不起。”电话里得知,珠曲放弃了在拉萨工作的机会,准备回家乡日喀则仲巴县当一名中学教师,从拉萨回家,翻山越岭,需要3天的车程。

        珠曲的父亲白玛是地道的牧民,靠300多头牦牛和羊,养大了4个孩子。老大珠曲考到北京上大学,然后又回到家乡,最开心的是父亲。白玛希望儿子能帮家乡培养出更多的大学生。

        珠曲还有一个“父亲”,是他的老师巴达尔。

        1998年,珠曲考上了内地西藏班。但不幸的是录取通知书因交通不便,没有及时送到他手中,辍学在家的珠曲一连几个月打不起精神……老师巴达尔来了,这位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回到仲巴县从教的老师鼓励珠曲再次拼搏,2000年,珠曲如愿考入山东省济南西藏中学。“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关心像父亲,改变了我的人生。”想着这些,珠曲萌生了当老师的心愿。2007年高考,珠曲如愿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一名免费师范生。

        4年的学习,珠曲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接受了各种新理念和新事物。但他还是想回去,把学到的、看到的、听到的带回家乡。他还说服一些同学,希望他们跟他一起回西藏支教:“在内地,大学生支教是很常见的事,但是我们家乡那边这种事情极少,我回去之后,会联系一些大学朋友去我们那里支教,更多的是给教师群体带去新思想,这样,牧区教育就能发展得更好。”

        珠曲回家了,他刚刚参加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考试,具体到哪所学校任教还不确定,但他一定要做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不过珠曲也有一些担心:“这里与外界的联系很不方便,大部分牧民家里没有电视和广播。没有语言环境,时间一长,我的汉语水平会退化,教学内容和水平也不能及时更新。不过,国家对免费师范生有政策,到中小学任教满一学期后,可以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我要利用寒暑假回内地给自己充电。”

        珠曲这样为“幸福”定义:“如果我能像巴达尔一样受家乡牧区牧民的喜欢,就很幸福了,如果能跟他一样能够培养出一两个或者两三个从牧区出来的贫困家庭的孩子,让他们毕业之后也能回到牧区,那牧区的教育就有希望了。一个老师如果能改变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那这个老师已经是很美丽、很让人崇拜的老师。如果我能成为这样的教师,我就更幸福了……”

        想起第一次见到珠曲,他和同学们相互合影留念,与老师们诉说离别。珠曲向每一个与他告别的人重复着一句话:“给我时间,我会证明给祖国,证明给母校,我会一直坚守在我的家乡,,这是我的幸福。”   (本报记者 刘 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