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2日 星期五

    天气,怎么预报?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2日 07版)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昨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到“十二五”末,我国灾害性天气预警可以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将达到90%以上。灾害性天气预警的基础是准确的天气预报,那么每天与公众见面的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记者请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的专家为读者介绍天气预报制作的全过程。

        一、高科技手段观天测地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天基、地基、空基相结合的气象立体观测系统,这是实现精细化天气预报的基础。2010年,我国新建8部新一代天气雷达、7部边界层风廓线雷达、3套L波段探空系统、898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目前全国共建有32047个区域自动气象站,164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气象部门现有260个国家气候观象台,260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只有123个气象观测台站。现在我们可以从地面到高空,从陆地到海洋,全方位、多层次地观测大气变化。

        二、网络和巨型计算机进行数值预报

        利用现代化的通讯网络,将观测到的大气变化数据迅速汇集到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巨型计算机,计算求解出描述天气演变的方程组,未来天气很快就被“算”出来。这是数值天气预报,还不是公众每天收到的天气预报。国家气象中心会把这些数据下发给各级气象台,他们的计算机再进行处理,得到天气图等各类图表,供气象台预报员进行分析使用。

        三、无可替代的人工分析预报

        天气预报员通过分析天气图和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研究各类天气图表,运用气象卫星、雷达、自动站资料,了解大气未来的运动状态,再根据实践经验的积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做出如未来3-5天的具体天气预报。

        四、各路气象专家的集体会商

        每天上午8点,中央气象台准时联网全国各地的气象台,进行天气会商。这是做出天气预报最重要的一步,像医生给病人会诊一样。在天气会商时,所有预报员都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首席预报员把大家的预报意见汇总后,经过综合分析,最终对未来天气的发展变化做出预报结论。

        天气预报结论做出后,相关部门立刻制作成不同形式的预报产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站,以及手机短信、96121、街区显示屏等媒体为公众发布,这就是我们每天收看收听到的天气预报了。

        (本报北京7月21日电  本报记者 林 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