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0日 星期三

    巨资建乡镇图书馆值不值?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20日   05 版)
    一位小学生在陆庙的乡镇图书馆少儿借阅室读书。本报记者 刘先琴摄

        地方政府投巨资修建乡镇图书馆是不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从去年决议花费2000多万元建设图书馆,到今年4月第19座乡镇图书馆开馆,作为此事的倡导者和第一负责人,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委书记王继军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出生于1963年,拥有法学硕士、哲学博士学历的王继军说,地方政府主动出资建设乡镇图书馆,对民众来说是能长久得益的好事,平桥区会把这件好事做实。

        乡镇图书馆啥样

        陆庙是平桥区新建的农村核心区,这里的乡镇图书馆建在村小学旁边,十分醒目。

        蓝色琉璃瓦屋顶,灰色外墙上大大的红色篆体“书”字,“平桥区公共图书馆”牌匾是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题写的。全馆建筑面积达860平方米,两层楼里设有成人借阅室、少儿借阅室、报刊阅览室、采访编目室和电子阅览室等。

        走进图书馆,一名工作人员正忙着对新到的书籍贴分类标签。这些书籍是不久前大象出版社向平桥区图书馆爱心捐赠的,共14400册,价值近50万元。

        “我们的书种类齐全,包括人文历史、自然科普、科技致富等等。”王继军介绍说,书籍来源主要是社会捐赠和政府购置,买书之前派专人进行调查,力求让农民根据自己的需要挑书。

        在图书馆一楼,看书的多数是隔壁小学的学生。而他们到这里连校门都不用出,图书馆后门和小学操场相通。

        在电子阅览室里有30台电脑,可无线上网。有青年农民在查询农业信息,还有家长陪同孩子在网上找学习资料。为他们服务的工作人员是21名本科毕业的大学生“村官”。

        按照平桥区政府的计划,未来图书馆会进一步内部完善。硬件设施上,添置更多有质量的好书、配置优良的电脑;人才培养上,陆续增加图书馆管理员,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大学生、有村小学教师和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还招了一些退休教师、退休干部作为志愿者。

        像陆庙这样的图书馆,平桥区18个乡镇都有,农民可以持“一卡通”借书还书。而图书馆的选址和面积,都是根据平桥区乡镇农村人口的实际情况,本着“临近中小学,方便居民”的原则,选在集镇人口流动量大,人口密集的地方。

        在王继军眼中,乡镇图书馆除了让更多的人有条件读书,还给村民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场所。他相信,在图书馆这种安静的地方“乘凉”,没事的时候哪怕随便翻一翻书,也能潜移默化。这样,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本身具有的文明、教育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不是创新,是回归

        王继军说,建设乡镇图书馆的想法,并非心血来潮。

        事实上,2007年调任平桥区委副书记后,王继军就陆续请80多位专家学者到平桥,针对基层干部和群众的需要进行演讲。2009年,平桥区政府与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编写了《公民常识》校本课程读本。

        因此,在很多熟悉王继军的人看来,建设乡镇图书馆,其实是他对丰富干部群众文化生活的延续和发展。

        据了解,平桥区是我国第一个出资建设乡镇图书馆的地方政府。有人说,平桥区政府的做法是一种创新。“这不是创新,是最普通的接近于事实的做法,是回归常识。”王继军否定“创新说”。

        他进而解释,在国外,早已有“乡镇图书馆”的做法,如瑞典等国家,平均3000人就有一个图书馆,最少也合一万多人有一个图书馆。在国内,上海、广东东莞都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社区图书馆,只是其功能尚未向乡镇延伸。

        “因为没人读书、读书人少,我们才要建图书馆。”王继军觉得,有人想读书,政府便提供条件,这是应该的。

        只能前进,不可逆转

        然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中部地区小城市,建设乡镇图书馆,决策者们是否同意?当地的财政状况能否承担?

        据王继军回忆,当初把这份提案拿到常委会上时,基本没有争议,一致通过。“实际上,大家都能判断出这是一件具有长久利益的事情。我们也充分考虑了财政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他认为,图书馆做的就是20年、30年以后的事情,如果到时候大家的知识、能力平均水平提高了,就是收益。

        对于财政状况的质疑,王继军用经济学中“供给创造需求”理论来说明。据平桥区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平桥图书馆一年2000多万元的投入,相当于河南全省对乡镇文化建设投入的总和。其实阅读的需求非常大,即使没需求,我们也要用‘供给’来创造需求。何况‘供给’的环境条件并不差。”

        “相比较农村书屋,我把乡镇这一级‘武装’起来,觉得效果会更好,等社区建设到一定程度,再去做书屋。”王继军介绍说,平桥区总人口78万,农村劳动力4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22.8万。平均每个乡镇就有3万多人,每个镇上有五、六千居民,还不算中小型企业的流动人口。

        王继军坦言,乡镇图书馆建设是一种探索,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和困难。“凡事先做起来,边走边发现问题、边完善。”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将图书馆作用发挥到最大,如何采取多种多样的灵活形式吸引更多的人来图书馆。“先进来,接着就是阅读。这是一个思维观念方式转变的问题。”

        不少人向王继军提出疑问:如果你调离平桥区,乡镇图书馆还能继续下去吗?王继军坦言,这是一个制度保障建设的问题。在他看来,图书馆建设一旦起步,就不会退出。只能前进,不可逆转。因为图书馆的前期投入2000多万元,后期还将有2000多万元投资来配套完善。王继军解释说,“这是政府文化建设职能所决定的,更何况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是一件好事。”

        除了履行政府职能,对乡镇图书馆,王继军有着更大的期望。他希望乡镇图书馆能在文化积累传承方面发挥作用,“毕竟文化是历史积淀而来的,从图书馆的建筑形态到运行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积累。”   

        (本报记者 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 胡芷滔)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