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15日 星期五

    传统笔墨下的红色山水

    孙 永(浙江画院院长)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15日   12 版)
    遵义会议(中国画)孙 永

        《遵义会议》在内的一批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是近年来我个人创作的一项新课题。

        如何以传统中国画更好地诠释现实主义题材,一直是美术界反复论证的问题。一方面通过画面彰显题材的历史价值与意义,使其具备“入画”的特征;另一方面也不能丢弃中国画传统中的笔墨元素。

        以遵义会议历史事件作为创作切入点,源于浙江画院深入贵州开展“红色起点”的写生活动。

        通过写生活动,让我切身解读和领悟了什么是“理想”和“信念”,这种实质性的重温方式,平添了我们对那些先烈和先辈们的崇敬和缅怀。

        鉴于现实的自然秩序,我考虑如何在突出会址的基础上,将周边的山水与民居完美地融入画面中,并平衡好各元素间的关系。在创作中,我进行了艺术加工,适当抬高了会址的地理高度。

        具体到遵义会议会址的建筑实体,我选择采用较为写生的手法表现,使其在虚拟的群山环绕、松林掩映之中巍然耸立,以此象征当年“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形成的决定性作用。画面的空间关系上,我放弃了中远景的构图方式,改为近景式构图,同时也尝试放弃了传统山水画中以云作为穿插元素提升空间张力的构图方式,改为使用透视关系构图。近景式构图的好处,在于更能突出会址建筑的本体,从而使得会址与周边环境虚实对比更为明显,层层推进,进而营造出井然有序的空间秩序感。这张作品的成稿,我先后画了两次,两次的不同主要还是在一些细节的把握上,比如第二稿中,我选择将近景中的松树描绘为马尾松,以区别于第一稿中的雪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