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15日 星期五

    水磨羌城又一春

    苗重安(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15日   12 版)
    水磨羌城又一春(中国画)苗重安

        “要深刻的去感受生活,一定要画出真情实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我始终恪守着这个信条。

        2010年6月,应四川省委的邀请,我与众多知名画家走访四川。水磨镇位于汶川南部山区,是多民族聚居地,距离映秀镇不到10公里。当时,水磨镇受灾也非常严重。灾后两年的水磨镇是个什么样子?这是我当时脑海中所浮现出的疑问。当我真正站在一片废墟之上重新建设起来的水磨镇口时,感受到的是无比的激动与感慨。被地震大面积毁坏的地方,几乎就像一个被高明的医生治愈的病人一般,看不到身体上的一丝伤痕。大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在第一时间组织各方力量拯救生命,并迅速开展恢复重建,实行“对口援建机制”,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佛山市负责重建水磨镇。援建者没有把重建当作一个“房倒盖房、路坏修路”的建设任务,而是开展调研,跑遍当地的山川水泽,在深入了解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群众需求后,才制定出新的城镇建设规划。

        实地考察的所看所感,点点滴滴都给予了我莫大的欣慰与鼓舞。从四川归来后,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与无法抑制的创作灵感,我打算创作一幅以水磨镇为主题,反映灾后重建的山水画作。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期间几易其稿,反复推敲,《》由此诞生。

        在构思过程中,我力图在“求真”与“求美”之间取得艺术平衡。在画面处理上,前景的瀑布是一个虚构的形象,它突出了画面的动感。中景的水磨镇则全部来自现实中的景象,画面在选材和构图上力求反映两种主题:一是当地重建家园的如火如荼场景;一是多民族融合,安居乐业的盛世欢歌。此外还有大量正在建设中的建筑物形象,其中既有我对正在建设中的水磨镇的至诚礼赞,也有希望未来的水磨镇更加秀美安逸的真心期许。

        (本文由张涛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