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15日 星期五

    又好又快谋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探索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15日   04 版)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记者李亚彪、张道生)曾于上世纪70年代起步并一度成为广西兴安县经济支柱的矿粉产业,如今正被全新的光伏产业所替代。用兴安县县长阳明的话说,搭上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早班车”,兴安县的发展驶上了一条又好又快的新路。

        兴安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缩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条崭新的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铺展在这个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的东方大国面前。

        “靠山吃山不是把山真给‘吃’了,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阳明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原本每吨只有10元钱左右利润的矿粉业,又遇到市场需求锐减、价格下降的困扰,不少企业只好关门走人。

        国际金融危机“之危”,恰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机”。兴安县抓住有利时机,顺势而为,对原先的矿粉产业进行了治理整顿,矿粉企业数量从高峰时期的100多家下降了一半多。同时,兴安县又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加强招商选资,引进了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企业和新兴产业。

        在政府的有效引导下,从2009年开始,国内光伏产业在这个内陆小县集聚。阳明回忆说,除污染重、能耗高的硅料提取环节,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上游、中游、下游都在兴安落了户,目前已经有6家企业投产。仅用两年时间,兴安县的光伏产业就开始向百亿元产业迈进,成长为未来发展的新引擎。

        兴安县的发展之变,折射出的正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新跨越。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命题。观察家们注意到,这次党代会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提法,替代了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说法。

        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到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科学发展的主题更加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愈发鲜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参与了“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起草,他感慨地说,这个“主题”和这条“主线”是中国共产党对新的五年规划建议最鲜明的特征。“只要抓住这个‘主题’和‘主线’,其他的工作就可以贯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重大历史节点上,可以找到一条渐行渐进的脉络。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总量有了相当规模,但资源供给的约束性逐渐显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1987年党的十三大首次提出“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的新要求。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将之与“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并列为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在新世纪头10年与第二个10年交接之际,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重大进展。”浙江省台州市市长吴蔚荣说。

        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育最早的地区之一,曾与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并称为“温台模式”。近年来,台州民营经济延续了30年的“民营经济主导+政府推动”的固有模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土地要素与资源要素几近极限的台州市,正致力于完成整个经济发展模式的“大变脸”。

        在发展主体上,台州市探索民营经济在融资、产权、治理结构、人才建设等方面的“修正”与创新;在产业形态上,台州依托沿海产业带打造全新的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

        谋划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台州并不是个例。在宁波,这样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已具雏形。

        “在我们这个化工园区内,原料都可以在区域内找到,‘排出来的东西’基本上可以被‘吃掉’。从我们厂里出去的东西,再没有多余的废料可排放了。”德泰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锡甫说。德泰公司主要消化镇海炼化乙烯工程和宁波钢铁厂的副产品渣油;其生产的炭黑可被园区内的橡胶企业使用;产生的尾气除转化为蒸汽用于园区内其他企业供热外,还可用于蒸汽发电。

        镇海区环保局干部岑国兴说,这种全新工业园区,应该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实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经济领域的一场变革,也是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深刻调整,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吴蔚荣认为。

        对此,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作了全面部署: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已经来临。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吹响了中国又好又快发展再启新程的号角,必将迸射出支撑中国未来发展新的巨大能量。

        链 接

        ■多快好省

        数量多,速度快,质量好,成本省。1958年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多快好省”的总路线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实际,造成了急于求成和盲目冒进,在制定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时候,“快”字压倒一切成了总路线的核心环节,这和中共八大确立的经济路线实际上是背离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总路线一起被称为“三面红旗”,使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

        ■又快又好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十一五”规划,提出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又快又好”强调的是一个“快”字,“好”相对于“快”是第二位的,在实际工作中“好”的诉求常常被“快”的冲动淹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为了一个“快”字,生态环境不惜被污染;为了一个“快”字,土地资源不惜被浪费;为了一个“快”字,农民利益不惜被侵蚀;为了一个“快”字,长远利益不惜被抛弃。说到底,一些人之所以图“快”,表面上是为了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背后却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在作祟。

        ■又好又快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胡锦涛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并从八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

        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虽然只是前后次序的差别,却反映了中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完成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转变,要求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本报记者 梁捷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