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15日 星期五

    与生命赛跑的海军教授

    ——记海军工程大学天津校区博士生导师张良欣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15日   04 版)

        40岁,正当壮年,海军工程大学天津校区海运补给系主任张良欣在做心脏手术复查时,意外发现自己患了肺癌。张良欣豁达地对学生们说:“放心,我该吃吃,该喝喝,该干啥还干啥!”

        迄今,这位我军海运补给系的创始人已与病魔搏斗了6年。在与病魔搏斗的同时,他以超人的意志领衔完成科研成果15项,编写教材8部,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培养出400多名海上补给专业技术骨干。

        “工作是治病的‘良方’”

        张良欣是个乐天派——化疗,头发全掉光。望着他光光的脑袋,妻子的眼泪夺眶而出,他却哈哈大笑:“哭什么,这是我的新形象!”

        6年间,癌症4次复发,做过16次放、化疗和2次伽马刀手术……就是这6年间,他频频向科研高峰发起冲锋,实现了我军海上补给学科建设、科研等多项“零”的突破。

        现代海战,海上补给力直接影响战斗力,战斗力的高低直接决定战争的胜负。中国海军2005年才搭起海运补给系这个平台,而海运补给学科只有海军工程大学天津校区一家。身患重症的张良欣,面对这全新的学科专业,面对教材稀少、教学设备匮乏,只能不顾一切,从“零”起步,艰辛摸索。

        他对妻子说:“我是一个过了今天,不知道有没有明天的人。要对得起这身军装,就必须拿出与生命赛跑的劲头!”

        身体稍好些,为了摸清外军海上补给装备现状,张良欣拖着病体出访欧洲,考察德国、法国、比利时海军的海上补给装备建设。2008年5月,他肺癌第二次复发到海军总医院接受伽马刀治疗,随后做了6次化疗。出院后,他又风尘仆仆跑武汉、上海、郑州、广州……深入到多家科研院所调研论证。

        张良欣患癌症6年,工作一点没耽误。秘诀是啥?张良欣哈哈大笑:“工作是治病的‘良方’。”

        “为人师表要带头学习”

        张良欣嗜学如命。

        1995年3月,他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理工大学断裂力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几年后,又先后以优异成绩从天津大学结构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天津大学管理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顺利出站,成为学院同时拥有博士和“双料”博士后三道光环的高层次人才。

        2005年1月,张良欣被任命为海军工程大学天津校区海运补给系主任。走马上任第一天,他就对同事们说:“知识正以指数倍的速度更新,为人师表要带头学习。”

        2005年9月,咳嗽多时的张良欣到北京复查心脏,意外发现患了肺癌。做完肺部肿瘤切除手术和第一次化疗,体力稍有恢复,他就把病房当成办公室,指导科研课题上马,督促教员、学生学习。学生徐岩山本想趁着假期好好照顾导师,没想到张良欣在病床上一丝不苟地为他讲起课来,望着脸色苍白的导师因化疗而一把一把落下的乌发,小徐不禁潸然泪下。

        在他的带动和鞭策下,海运补给系教员的学历结构全面跃升,目前已100%达到硕士以上学历,其中2人获博士学位,3人博士在读。

        自主创新毫不犹豫

        张良欣说,我不怕死,但我怕因为我的病,影响海运补给这个新兴专业的发展。他说:“现代海战,海上补给力重要呵!”

        2006年3月,正在医院做第一次化疗的张良欣利用治病间隙,把系里的副主任张世云和具体分工教材编写工作的其他6名教员叫到病床前,一一和他们定章节、定具体写作思路和操作方法,并逐一规定了时间节点。

        海上补给训练要动用部队和舰船,经费开支巨大,因此,研制“海上补给模拟仿真训练系统”成为头号科研课题。由于国外技术封锁,国内又没有资料可供借鉴,张良欣毫不犹豫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没有数据软件,他带着课题组,一组数据、一组数据地探索、制定,理清了一整套海上补给模拟仿真训练系统的重要数据。为了真实还原海上训练海区的海况和气象条件,张良欣对雨、雾、风和5级以下海况的波涛浪涌,以及舰船摇摆度进行科学运算,并全部细致地展现在三维视景之中,让模拟训练更具针对性、实战性。运用这套“海上补给模拟仿真训练系统”,一次模拟训练比实装训练节约经费上千万元,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目前,海运补给系已利用该系统培养了100多名海运补给指挥员和80多名中高级士官,他们已经成为我人民海军索马里、亚丁湾护航编队补给、远航出访编队补给的优秀指挥员和骨干队伍。(本报记者 温庆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