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09日 星期六

    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09日   01 版)

        本报北京7月8日电(记者 何平)“今年大旱没犯愁!”河南省新乡市葛庄村村民娄清波前不久收获了自家的6亩小麦,亩产达到了490公斤,这样的单产水平让他喜出望外。“我们这里遭遇了大旱,能有这样的产量很不容易。”

        得益于今年初竣工的灌区清淤项目,一条条水渠把清水引到了田头,“要不是灌区送来的救命水,我的6亩小麦非得旱死。”5年前的那场大旱,让娄老汉手足无措,一亩小麦才打了300来斤。

        相同年景不同光景,旱了不减产,靠的是农田水利建设解决了灌溉“最后一公里”。

        尝到甜头的不只是葛庄村村民,“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泵站更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全国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亿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9亿公斤。

        据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水库8.72万座、大中型泵站5万多处、大型灌区434处、中型灌区7865处,以及塘坝、泵站、机井、引水闸堰、水池、水窖等各类农田水利工程2000多万处,初步形成了抗御水旱灾害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

        面对今年的罕见旱灾,农田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夏粮丰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目前全国仍有一半以上的耕地缺乏灌溉设施,已有的设施标准低、建设和管理水平落后,加上老化失修、配套不全,效率低下。受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年均洪涝干旱灾害面积达5亿多亩,占耕地面积近30%。特别是近年来的西南特大干旱,北方冬麦区、今年的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干旱,都充分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现状。

        作为农业之基,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发展迎来了全面提速的重要机遇期。年初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水利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要求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制定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等相应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

        来自水利部的消息说,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我国将全面加快现代农田水利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大中型灌排设施更新改造。确保“十二五”期间完成70%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任务,完成800处重点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任务,确保在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规划改造任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二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确保“十二五”期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万亩以上。三是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四是推进水源工程及新建灌区建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