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30日 星期四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重走进藏路⑩

    高原书声竞天籁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30日   02 版)

        海拔4700米,时值一天里最热的时刻,一阵歌声传来,好像蓝天、白云、雪山间的天籁之音。定睛一看,是两位正往新房的墙上抹泥的藏族同胞,边干活边高歌。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帕羊镇见到的这一幕,加深了我们对藏族同胞能歌善舞的钦慕之情。

        与此相媲美的,是之前在阿里地区扎达县的见闻。

        古格王朝宫堡遗址就在扎达县,这里流传至今的舞蹈《堆谐》,与宫堡遗址壁画中舞蹈形式相同,由此可见公元10世纪就已有了《堆谐》。晚霞散尽后,我们欣赏了当地藏族同胞表演的《堆谐》。

        表演结束时,三个躲在远处跟着大人学跳堆谐舞蹈的藏族女孩并没有离开,而是挤在广场边的一盏灯下,围着一个手捧着书的小女孩。经过一直陪伴采访的藏族小伙洛桑的翻译,我们才明白:原来,手捧书的女孩为了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考个好成绩,在请几位高年级的姐姐给自己补课。

        无独有偶。第二天一早,驱车离开扎达经仲巴去日喀则时,车刚转过扎达主街道,几个身披晨晖站在土堆上早读的孩子,如大漠里的一群雕塑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匆匆放下车窗玻璃,迎着阵阵凉风,举起相机捕捉这震撼人心的画面,心想,那读书声一定美如天籁。

        江孜县有个如今唯一保存完好的旧西藏贵族庄园——帕拉庄园,庄园主的楼房里陈列有帕拉贵族当年留下来的名贵食品、餐具、珍贵裘皮服饰。庄园最底层灰暗的屋子里展现了奴隶的艰苦生活:一位受惩罚的女奴头发散乱绳索缠身捆在木柱上……

        走出令人窒息的庄园,阳光灿烂。站在庄园对面的屋檐下小憩,见到不时有藏族男孩、女孩或步行或骑自行车,匆匆而过。此时,正是周日下午两点多,上四年级的小巴桑停下脚步告诉记者,她上的是寄宿制学校,按要求下午六点返校,妈妈让她提前返校多学习一会儿。

        走进日喀则地区亚东县上亚东乡小学,炒菜的香味扑鼻而来,教室里传出孩子朗读《春风吹》的读书声。看到记者对宿舍里一双双小小的运动鞋、皮鞋感到不解,校长米玛解释说,目前全校包括学前教育共88名学生,其中47人住校,年龄最小的五岁,离家最远的30多公里。

        次央是日喀则地区第二高级中学的高二学生,她与几个同学星期天下午到古树成荫的扎什伦布寺休息游玩时,仍有同学背着书包带着课本。应邀为她们照相之后,我们愉快地交谈起来,考上拉萨的大学是她们的理想。

        将给她们寄照片的地址小心翼翼装进口袋后,正要离去,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叫:叔叔!叔叔!原来,次央和同学们提醒我,别走错了方向,有违藏族同胞的传统。她们维护传统的认真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知识赋予了这些藏族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拉萨是他们学习的目标,也将是他们人生的新起点。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身在何处,他们必将是藏族优秀传统的传承者和光大者。

        (本报拉萨6月29日电 本报记者 崔志坚) 

        编后: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中央媒体《重走进藏路》采访团青藏线、川藏线、新藏线三个采访组,6月29日下午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胜利会师,本次采访活动画上圆满句号。本专栏的连续报道于今天结束,感谢读者对本专栏的关注和对记者的关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