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30日 星期四

    记忆·坐标·西柏坡

    赶考,在路上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30日   06 版)

        太行山下,滹沱河畔,一座小山村平静的脸庞里,难掩夏日的沸腾。

        道路旁,建设中的西柏坡“红色胜典”景区的标志醒目耀眼,即将贯通大西柏坡的高速公路上,筑路工人正在紧张地工作。

        西柏坡纪念馆里,人头攒动,人们热情地瞻仰当年留存的实物,仔细打量每一封信件、电报,追寻新中国一路走来的足印。

        64年前的5月,这座静静的小山村迎来了一位自称胡服的先生,这位胡服先生便是刘少奇。一年后,一位大个子先生和一群同伴来到这里。眼尖的村民一眼认出了,是毛泽东,和家里挂着的画像一模一样!从此,这座小山村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成为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真想不到,就在一个小晒谷场上,诞生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这间不到30平方米的农家屋里,打出了漂亮的三大战役!”从河北廊坊赶来参观的老党员郑凤坡在当年的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前感慨不已。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郑凤坡眼前的这间土坯大屋彻夜灯火通明。屋里三张大桌。一张作战科用,一张情报科用,一张资料科用。来自全国各地的电报汇集到这里,参谋们紧张地分析、研究,毛泽东则在院里的小石磨旁踱步、沉思。据统计,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亲手写了190多封电报,短短4个月零19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纪念馆新落成的丰碑林里,一条条题词留言,凸显了西柏坡作为中国沧桑巨变见证者的特殊历史地位。不远处,通高28米的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碑,寓意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立以来历经磨难,不断成长的28年。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出发,经河北唐县、保定、涿州,奔赴北京。毛泽东把此行比做“进京赶考”。

        临行前,在西柏坡一间长条形的大伙房里,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毛泽东的一段话意味深长: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次会议,不仅是为了迎接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同时描绘出革命胜利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蓝图和共产党人必须坚守的品格。

        “这可是赶考前的准备呦,共产党总是有赶考的那股子劲头,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在村口经营旅游纪念品的村民告诉记者,过去的西柏坡“靠山吃山不养山,靠水吃水不养水”,年人均收入不到200元,如今,村里“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活干”,吃上了“红色旅游”的幸福饭。

        更让村民们兴奋的是,正在全面实施的“大西柏坡”战略,将西柏坡的红色染得更浓重、更鲜活,也给他们的生活注入了新动力。

        在西柏坡镇霍家沟村,田园风格的新民居即将迎来第一批入住村民。配建的中心广场、景观道路、特色街巷、人工湿地、大型沼气池,不仅将催生乡村旅游的新业态,还将引领小镇走上现代化产业发展之路。

        中央办公厅等17个中央部委旧址恢复修缮,西柏坡干部学院开工建设,西柏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在“大西柏坡”的思路下,这座红色小山村和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西柏坡至平山、周边县市及旅游景点半小时交通圈即将实现,红色文化体验区、生态旅游休闲区、综合产业发展区三大区域联动发展的局面即将全面铺展。

        “‘大西柏坡’战略,就是要整合以西柏坡为龙头的红色旅游资源,深化红色,活化红色,同时统筹周边绿色旅游等各种资源,全力打造圣地西柏坡、魅力西柏坡、富裕西柏坡,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同时,为百姓办实事、谋实惠。”石家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万勇说。

        1949年,临别西柏坡前,毛泽东在村口风趣地说:“我们上京赶考去,要考好,不要做李自成”。周恩来说,要及格,不要被退回来。

        53年后,胡锦涛同志率领新当选的中央书记处成员,冒雪拜谒这个小山村。他在这里号召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在新的时代和挑战面前,考试,还在继续……

        (本报特派记者 颜维琦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韩华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