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26日 星期日

    “咱老百姓的好医生”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26日   06 版)

        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在5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她不怕脏不嫌累,把患者当亲人;不争名不图利,为了病人甘心奉献、无怨无悔。

        谁能想到,她自己也是一个罹患多种癌症的重病号。她以超强的毅力顽强地活着,因为“作为一名医生,我感觉能活着为别人治病,真好!”她就是“咱老百姓的好医生”——刘琼芳。

        1955年,刘琼芳毕业来到石家庄第一医院工作,开始了50多年的职业生涯。

        从医多年的刘琼芳,每天晚上下班前,都要到医院病房里再巡查一次,一旦遇上危急病人,便二话不说地参加抢救。

        一次,刘琼芳到妇科去会诊,发现一位病人心跳过速,情况十分危险,她当机立断:前置胎盘大出血,要立即给病人输血,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病人输上血后,心率慢了下来,病情渐渐稳定了。在观察治疗一周之后,主治医生开始考虑给这位病人做子宫摘除手术,术前征求刘琼芳的意见,刘琼芳摇摇头说:“他们一家是农民,靠种地为生,如果生不了孩子,他们老了以后的日子会很难,建议保住她的子宫,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刘琼芳的建议被主治医生采纳。病人康复出院的时候,她的公婆特意带了红枣、小米来看望刘琼芳,以表达深深的谢意。

        一年夏天,病房住进了一位患晚期胃癌的老人——一个扫了一辈子马路的环卫工人。病人肚子憋胀,肛门下坠。刘琼芳查房时,马上就用手帮病人往外抠大便,把坚硬干巴的粪块一点点用手指抠了出来,抠出了半盆子。病人的两个女儿感激地说:“我们当儿女的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您一个医生不嫌脏不嫌臭,真是比我们对自己的亲爹还好。”

        刘琼芳对病人有一种特殊的责任感。她把那些行动不便的老病号都认真记录在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上,每逢节假日,她便会带上听诊器和血压计,坐公交车义务到病人家里巡诊,最多的时候有70多位病人接受过她的上门服务。

        有两位急重病人的住处相距30多里,一个是肝硬化病变,一个是多年的老肺喘病,这是两个孤寡老人,行动不便又无人照管。刘琼芳知道情况后,就主动坚持送医送药上门。经过她的精心治疗,这两个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日积月累,越来越多的患者都知道,在石家庄第一医院,有这样一位一心一意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好大夫。

        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在5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她不怕脏不嫌累,把患者当亲人;不争名不图利,为了病人甘心奉献、无怨无悔。

        谁能想到,她自己也是一个罹患多种癌症的重病号。她以超强的毅力顽强地活着,因为“作为一名医生,我感觉能活着为别人治病,真好!”她就是“咱老百姓的好医生”——刘琼芳。

        1955年,刘琼芳毕业来到石家庄第一医院工作,开始了50多年的职业生涯。

        从医多年的刘琼芳,每天晚上下班前,都要到医院病房里再巡查一次,一旦遇上危急病人,便二话不说地参加抢救。

        一次,刘琼芳到妇科去会诊,发现一位病人心跳过速,情况十分危险,她当机立断:前置胎盘大出血,要立即给病人输血,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病人输上血后,心率慢了下来,病情渐渐稳定了。在观察治疗一周之后,主治医生开始考虑给这位病人做子宫摘除手术,术前征求刘琼芳的意见,刘琼芳摇摇头说:“他们一家是农民,靠种地为生,如果生不了孩子,他们老了以后的日子会很难,建议保住她的子宫,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刘琼芳的建议被主治医生采纳。病人康复出院的时候,她的公婆特意带了红枣、小米来看望刘琼芳,以表达深深的谢意。

        一年夏天,病房住进了一位患晚期胃癌的老人——一个扫了一辈子马路的环卫工人。病人肚子憋胀,肛门下坠。刘琼芳查房时,马上就用手帮病人往外抠大便,把坚硬干巴的粪块一点点用手指抠了出来,抠出了半盆子。病人的两个女儿感激地说:“我们当儿女的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您一个医生不嫌脏不嫌臭,真是比我们对自己的亲爹还好。”

        刘琼芳对病人有一种特殊的责任感。她把那些行动不便的老病号都认真记录在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上,每逢节假日,她便会带上听诊器和血压计,坐公交车义务到病人家里巡诊,最多的时候有70多位病人接受过她的上门服务。

        有两位急重病人的住处相距30多里,一个是肝硬化病变,一个是多年的老肺喘病,这是两个孤寡老人,行动不便又无人照管。刘琼芳知道情况后,就主动坚持送医送药上门。经过她的精心治疗,这两个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日积月累,越来越多的患者都知道,在石家庄第一医院,有这样一位一心一意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好大夫。(本报记者 耿建扩 杜 冰 本报通讯员 吕纹果 韩华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