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生活给予我的感受宽阔深刻,学习给予我的启迪独特新颖,创作给予我的自由丰富灵幻,我的作品就有读者共鸣、就有同行叫好。可以说我这一滴水,恰好证明了创作必须树立“生活源泉”的观念。
2009年底,我接受了作协委托创作一首长诗以祭奠汶川地震两周年的任务。我想,我不能满足浅层次的讴歌与赞美,我要写救赎,写慰籍,写关爱,写对人灵魂的抚慰。
在汶川医院,我与心理康复中心的医务人员聊心理创伤与灵魂的安静,聊死亡之后人的魂与魄的不同去处,犹如进入了一个从未进入过的想象的世界。在青川县的马鹿小学,三位失去亲人的孤儿,望着放学回家的同学背影痴望的神情,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仿佛看到一缕一缕的思念之魂、苦恋之魄,顺着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的根须向人间怒放。我体会到,深入生活就是要深入人的灵魂,从灵魂的各个角度的需求展开抚慰与关爱、救赎与超度,它不需要空话大话,它需要探询,反省,自责,忏悔,甚至批判。我体会到,死亡对生命与生存的启迪,是任何伟大的思想家所无法比拟的,它所具有的批判精神,是不动声色的、干净彻底的、消灭一切生迹。当我想到这个层面的时候,其实我已经获救了。当我江郎才尽的时候,生活一下子又捧给了我一座思想的泰山,即,仰仗死亡,直视生存。我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写出了长诗《香魂金灿灿》。
我体会到,所谓深入生活,就是进入时代或进入人心。当你决定去写一个题材的作品时,我以为你必经的途径是走进人的灵魂,并表达出了对这个灵魂不同角度与不同深度的关爱、救赎与超度,那么你的写作必定是成功的。所谓的“直指人心”“化育人心”,说的就是对人心灵的救赎与关爱——这不正是“生活是创作源泉”的另一个形象的注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