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21日 星期二

    雪域丹青赤子情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21日 05版)
    1964年,尼玛泽仁全家合影。

        张贵康生于长于甘孜,以前从未奢望能到北京。现在,张贵康和姐夫尼玛泽仁住在北京陶然亭公园边上,他们经常去天安门广场。张贵康反复量过,住地离天安门广场大约4800步。

        裁缝生活

        (1944—1950)

        1944年,尼玛泽仁出生于四川巴塘县。父亲袁克成、母亲志玛拉姆都是裁缝,尽管手艺很好,但当地的土司、官吏做衣服经常不付钱,袁克成一家维持不了生计。志玛拉姆很喜欢藏戏,藏区举行神会时有藏戏演出,她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只好躲到山上远远地听戏。青黄不接时,全家只能捡别人遗落在地里的土豆过活。袁克成夫妇感觉在巴塘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便带着女儿格桑志玛和年幼的尼玛泽仁,流浪到了德格县。

        1950年,解放军进入德格县,袁克成夫妻俩重操旧业做起了裁缝,赶制军服支援解放军进藏。藏区解放了,袁克成一家盖上了自己的藏式住房。德格县建起了新的小学,政府从内地调来很多青年教师,6岁的尼玛泽仁和妹妹都上了学,不要学费,教科书也不要钱。

        走出雪山

        (1950—1980)

        德格县在青藏高原东南缘,被称为“雪山下的文化古城”,这里很多寺庙享有盛誉。尼玛泽仁常年随母亲在寺里,看到很多很精美的壁画,萌生了强烈的绘画愿望。他用火塘里的炭棒,在家里墙壁上画打仗、骑马的形象,描绘心里的梦想。

        德格小学校长李福众发现了他的天赋,就耐心地指导和培养他。1957年,学校推荐他到四川美术学院民族班学习。14岁的尼玛泽仁第一次走出了雪山。

        四川美院在重庆,城里的一切对尼玛泽仁来说都是新鲜的。尼玛泽仁在这里免费学习了五年时间,打下了良好的艺术功底。 

        1962年,尼玛泽仁毕业,分配到甘孜州新龙县文化馆工作。他每天听收音机笔录新闻,晚上在昏暗的煤灯下用蜡板刻下来印出,再散发给边远的雪山脚下的藏民,宣传党的政策。他还用画笔记录藏区的变化:翻身农奴怎样在新的时代得到解放,牧民家里迎来了拖拉机、摩托车……这个时期他接触的大量基层群众形象,成为日后艺术创作的源泉。

        但此时的尼玛泽仁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艺术方向。1980年,尼玛泽仁的版画参加了全国展览,著名美术评论家王朝闻看了他的作品,说如果把名字盖上,看不出这是汉族还是藏族的作品。这给了尼玛泽仁很大的震动,他由此踏上了艺术寻根之旅。

        班禅画师

        (1982—1993)

        1982年,为准备参加全国首届少数民族画展的作品,尼玛泽仁进行了一次采风。在一个寺庙里,他看到三幅巨大的唐卡画,强烈的艺术冲击力瞬间把他镇住了。尼玛泽仁感到:“我苦苦寻求民族文化的方向,终于找到了。”当时他就决定在民族绘画里确立新的创作构思。

        这一年,在全国首届少数民族画展上,尼玛泽仁的《格萨尔王》获得了金奖。那次颁奖结束后,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约尼玛泽仁和画友第二天去他家里。

        尼玛泽仁如约前往。十世班禅交给尼玛泽仁一个任务,创作吐蕃王国创建者松赞干布的雕塑。尼玛泽仁画了一个素描稿,十世班禅看了不太满意,就说:“过几天我带你到国家马术队,我已经想好了形体语言,到时候你就好好地参照着画。”随后在国家马术队,十世班禅给尼玛泽仁做了一次“模特”。

        十世班禅还给尼玛泽仁开了证明,尼玛泽仁由此走遍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的各大寺庙,看了数以万计的唐卡画、壁画,艺术鉴赏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1986年,尼玛泽仁被赐封为唯一的十世班禅画师,这是藏族画家的最高荣誉。十世班禅对尼玛泽仁说:我赐封你做班禅画师,希望你发展藏民族的文化。

        和十世班禅的这段交往,对尼玛泽仁的作品风格发生了重要影响,他在传统藏画基础上,融入了中国绘画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元素,开创了“新派藏画”。

        1988年,也就是十世班禅圆寂前一年,尼玛泽仁和班禅大师进行了最后一次会面。在办公室告别的时候,十世班禅对他说:“尼玛,你今后一定要把藏文化带到世界上去。”

        1993年秋天,尼玛泽仁第一次走出国门。他的展览在美国波士顿引起了轰动,又被邀请去华盛顿举办画展。在华盛顿展出期间,很多媒体都进行了采访。

        尼玛泽仁从一个藏族艺术家的角度,向媒体介绍了西藏和平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藏族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善和提高,中央政府对藏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时代大爱

        (1993—2011)

        尼玛泽仁的儿子叫多尔加,大学学的是室内设计。1996年,多尔加在成都开办恒阳时尚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现在业务遍布四川全省。多尔加说:“国家政策好,经济发展快,才有我的发展。”

        尼玛泽仁一直在努力追求,想把藏画从纯粹供宗教膜拜的作品推向世界,用人们都懂的艺术语言让世界了解西藏。

        2005年10月13日,尼玛泽仁接到电话,说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要在峨眉山接见他,尼玛泽仁立即从成都开车赶到峨眉山。十一世班禅见到尼玛泽仁后说:你把藏文化带到世界上去非常好。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尼玛泽仁当时在都江堰的家中作画,幸亏及时跑了出去。不久,国家领导人亲临灾区一线指导抗震救灾,解放军也进来了,尼玛泽仁告诉亲友:“有党中央和解放军的救援,我们就有救了。”四面八方驰援灾区,他把感受倾泻在了画面上,以解放军从废墟中救人的场景为基础,创作了《中国的力量》。

        三年过去了,汶川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已经完成。看着川西民居风格的楼房,尼玛泽仁听着人们的感慨:“灾区重新升起太阳,在灾难面前我们感受到时代的大爱。”

        作为四川省文史馆副馆长,同时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尼玛泽仁经常往返四川和北京。在北京,妹夫张贵康一家和他住在离天安门不远的陶然亭公园边上。步行到天安门广场,张贵康经常凝视着毛主席画像,陷入回忆:贫农、干部、甘孜、北京……他知道,自己赶上了好时代,时代改变了他们一大家子的命运。(本报记者 周 华 雷 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