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自己的九十华诞,在这90年里,党不仅成功领导了两次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而且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正是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使义乌这样一个原本经济落后、地瘠人贫的农业小县,成为位居全国百强县和“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前列的经济强市。作为一个自1993年起兼任义乌市政府顾问、义乌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的理论工作者,在杭州和义乌之间跑了1000多个来回,我亲历了义乌的改革与发展,感触甚深。
义乌的发展是从小商品市场起步的,可以说小商品市场的诞生、发展和升级是义乌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石和集中体现。自1982年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诞生以来,先后经历了“马路市场”、“草帽市场”、“室内市场”、“集群市场”的变迁,六易其址、十次扩建,目前市场经营总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商位6.2万个,商品170万种,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评价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以小商品市场为核心和纽带,通过提供共享式交易平台、开展来料加工业务等途径,义乌将国内外众多的小商品生产者和贸易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辐射周边及国内外其他许多地区的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义乌商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义乌市场联系着全国20多万家中小企业,直接带动1000多万名产业工人就业,并为河南、安徽等25个省市的300万名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来料加工业务,年支付加工业务费50多亿元。
义乌的发展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成功实践。2011年3月初,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标志着义乌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纵观30多年来义乌的发展历程,从义乌市场、义乌商圈到义乌试点的嬗变经过,堪称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一个缩影。
18年来,我和我所带领的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浙江发展模式”学术团队以义乌为学习、研究、实践基地,力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期间,我们乘火车或汽车在杭州与义乌间跑的路程近30万公里。尽管付出的汗水和辛劳难以想象,但是每一次我们总能惊喜地发现义乌在悄悄地变化和发展。而这些变化发展给了我们无限的学术动力和灵感,使我们能够不断地拿出好的成果。我们抓住“市场”这个义乌最显著的特征,在《市场义乌》一书中揭示了其从“鸡毛换糖”到国际商贸的发展规律;进而在《义乌商圈》一书中研究了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所在地,对周边及国内外其他许多地区发挥的辐射、带动作用;而后在《义乌模式》一书中分析了中外新老义乌人和谐相处、新型劳资关系、城乡一体化等社会管理方面的新探索。当前,义乌肩负着全面深入实施“义乌试点”的重任。我们将继续就义乌建立新型贸易体制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等改革创新的实践和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力争尽早推出继上述“义乌研究三部曲”之后的第四部专著——《义乌试点》,为推进相关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