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同志的众多遗物中,有一件物品十分引人注目,那是一件白色泛黄的棉质睡衣。这件睡衣材质一般,样式普通,夹层,香蕉领,外侧有两个口袋,长141厘米。睡衣外观通体破旧,它的领子全换过,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竟达73个之多,以至几乎看不出本布。从50年代初一直到1971年,毛泽东春秋两季都穿它,这一穿就是二十年。尽管越来越旧,毛泽东却总不舍得扔掉。围绕它的去留更换问题,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60年代初,睡衣的肘部、领部、袖口就有了破洞。1963年初夏的一天,毛主席的理发师兼生活卫士周福明来到中南海服务处取衣服。洗衣房的同志对他讲:“给主席换换新的吧,你看这件睡衣,袖肘又破了,洗的时候从水里都不好往外提,弄不好就被拽破了。”周福明不止一次听过洗衣房的同志这样说,他也多次向主席提过,可主席总说:“再穿一穿吧,过段时间再换。”主席不发话换它,周福明也实在没有办法。
几天之后,周福明趁陪毛泽东吃晚饭时说:“主席,这件睡衣今年该换换了吧。”毛泽东一边吃饭一边说:“现在国家不是还很困难吗?我看再补一补就行了嘛!”周福明小声嘀咕了一句:“您是主席。”“噢,我是主席,主席的睡衣就不能补一补了”,“你不是也穿着补的衣服吗?”毛泽东不以为然。“主席,您和我不一样。”周福明连忙解释。“为什么不一样,就因为我是主席。难道我不也是人民中的一员吗?”毛泽东回答。
于是,这件睡衣被送到总后被服厂刘奎元师傅那儿补,刘师傅是这行的高手,找了同颜色的布料精心缝补,不仔细看竟看不出补丁来。毛泽东很满意,此后破了补,补了又穿破,几年过去了,补丁也快打满了,以至工作人员洗衣服都不敢用手搓,必须小心翼翼地清洗。直到1971年,睡衣已到了稍不留神就会裂破一个大口子的程度,实在无法再穿了,毛泽东才同意更换。这件一穿20余年的睡衣终于被工作人员登记入库,正式退休。
有人说这是毛泽东独特的生活习惯使然,说他恋旧。但这绝不是一种普通的习惯所能解释的。中国有句俗话,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人们历来重视服装的作用。只要条件允许,在衣服穿戴上,人们能讲究的,一定都会有所讲究。这一点,深谙中国历史文化的毛泽东自然是知道的。事实上,他早年对此还曾有过切身的体验。1910年,毛泽东以一身破旧衣裤到湘乡东山求学,受到穿着讲究的阔同学歧视,以至当时“精神上感到很压抑”。20余年后,他在陕北同斯诺谈起这件事,还记忆犹新。
但是,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却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不用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刚刚起步,人民生活还比较困难,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毛泽东一直坚持与人民同甘共苦,从生活点滴做起,率先垂范。据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回忆,从1953年到1962年,毛泽东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他的标准就是方便实用,而不在乎新旧优劣。在毛泽东所遗留下来的衣服鞋袜等日常穿戴用品中,除应付场面的外套外,很难找到一件完整没有补丁的衣服。对此,毛泽东有着自己的考虑,他曾在不同时期说过:“我节约一件衣服,前方战士就多一发子弹”;“没关系,穿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就行”;“现在国家还穷,不能开浪费的头”;“没有条件讲究的时候不讲究,这一条好做到;经济发展了,有条件讲究仍然约束自己不讲究,这一条难做到。共产党员就是要做难做到的事”。他这样做,更为深刻的目的或许在于提醒自己始终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有示范作用的。他曾说:“我们可不能像李自成进北京。他们进了北京就变了,我们还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我们决不能贪图享受。”“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作者单位: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