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02日 星期四

    程砚秋的艺术创新

    方继孝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02日   12 版)
    ▲程砚秋手扎

        程砚秋先生是满族人,本名承麟,后改汉姓程,名菊侬,字玉霜,后改御霜,乳名小石头,艺名艳秋,后改砚秋。他先习武生,再学花旦,因嗓音条件突出,改青衣。进入变声期时,他未能及时停演养护嗓子,几乎断送演艺生涯,后来虽然得以暂时脱离舞台,但是嗓音要想恢复已然无望。十五岁那年,程砚秋拜梅兰芳为师,并从王瑶卿学艺。十八岁程砚秋重新登台时,已经在王瑶卿的教导与帮助下,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嗓音特色的特殊的声乐表现方法。“程砚秋用他那几乎令京剧演员们绝望的失润的嗓音,另辟蹊径,发展出一种别具一格的沉郁顿挫的演唱风格,意外地切合于传统诗学的美学追求;而用他独有的悲咽怆然表现古代悲情女子,竟是别具令人感喟催人泪下的情致。(傅谨《京剧 程派 张火丁》)”

        京剧中青衣与花旦不同之处是:青衣专饰节烈女妇,演时要处处郑重不失身份;花旦专师俏鬟艳妇,处处宜伶俐活泼,姿态自然。青衣重唱而不重貌,但如毫无姿色,虽有绝好唱工,终吃力不讨好。花旦则完全相反,故易受欢迎。程砚秋一生都以青衣戏为主,并以他的优秀表演和抑郁婉转的唱腔塑造了众多悲剧女性形象。为了加增强人物的悲凉痛楚的效果,程腔以唱反二黄来渲染呜咽哀怨的情调。其代表剧目《窦娥冤》中,窦娥在法场将被处斩前所唱一段,满腔的冤苦悲愤都借着委曲萦回的声调表达出来,可以看出程氏运用唱法技巧的深厚功力。在他长演的剧目中,1941年经其所编演的《锁麟囊》唱腔,可以代表程派后期的风格,婉转动听,显现了程氏在艺术创造上的修养与才能。

        程砚秋先生在艺术上不断追求革新和进步的精神,还体现在他对演出剧本的修改方面。《窦娥冤》是程砚秋亲自修改的一个演出本,在重要情节上有所改动。过去一般的演出本,多按《金锁记》的路子,最后窦娥并未被斩杀。程砚秋在演出中为了增加悲剧气氛,毅然决然的改成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被斩的结局。

        程砚秋对传统剧目的台词也比较重视,作了不少整理修改。如《贺后骂店》里的“老王爷为江山足踢拳打”,改为“老王爷为江山何曾卸甲”;《窦娥冤》里的“看起来老天爷顺水推船”,改为“看起来老天爷不辨愚贤”,都比原词显得通顺合理。

        程砚秋先生能在舞台上走一套端庄、稳重而又灵活的台步,除了传统的训练方法以外,还从生活中找到了新的“老师”:一次,他在街上看见抬轿子的走得稳极了,随后学步,竟跟着轿子走了几十里。以后他拜抬轿的为师,虚心请教,勤学苦练,终于走出了一套端庄流利、刚健婀娜的台步。

        程砚秋先生和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三位同样雅好书画艺术,早年曾从书画家汤涤先生学习丹青和书法。在演出之余,喜欢挥毫习书作画,凡有所求,无不酬应。尤其是他的书法,得到罗瘿公先生的指授和影响,由魏碑入手,经长期研习而成,颇受人们的喜爱。一次赴沪出差,拜访友人时,得程氏致苏寄廎毛笔书札一通,其书工整得体,章法稳健,浑厚端庄,格调高雅,展现了程砚秋先生的书法艺术风格。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