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5日 星期三

    “农校对接”:别样的选择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5日 05版)

        “大学食堂直接到农户采购蔬菜,让我们再也不用为卖菜的事情发愁了。”34岁的菜农李涛兴奋地说。

        李涛是陕西省渭南市华县柳枝镇钟张村农民,已有10年种菜历史,目前经营20多亩菜地,年产蔬菜6万多斤。

        5月10日,一场透墒雨让久旱的关中田野充满生机。李涛所属的华县民兴蔬菜专业合作5000多亩蔬菜长势喜人,大棚里的黄瓜、西红柿硕果累累,露天种植的韭菜、莲花白青翠欲滴。

        一大早,陕西省教育厅、农业厅组织全省78所高校来到这里实地考察并同当地签署无公害农产品采购协议。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四所高校当场就从合作社购买了18吨新鲜蔬菜。

        “最近,我们大面积种植的莲花白只卖到5、6分钱,连成本都不够。去年冬天的优质胡萝卜1分钱都卖不出去,实在让人心痛。现在好了,大学需要什么菜,我们就种什么菜。最重要的是不再发愁价钱卖不上去。”李涛欣喜地说。

        “这是一件大好事!”钟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民兴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陈三虎高兴的合不拢嘴,“我们正为蔬菜不好卖犯难哩,今天高校直接到我们的菜地里采购蔬菜,解决了群众长期担心的蔬菜销售问题,给菜农吃了定心丸,也能保证增加农民收入。”

        华县是陕西蔬菜示范县,也是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今年4月中旬以来,受全国菜价整体偏低以及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蔬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难卖”现象。

        同时,物价持续上涨也给陕西高校食堂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陕西有100多万在校大学生,让他们吃上安全放心、质优价廉的食品,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建设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政府牵头组织‘农校对接’,各高校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快捷高效的对接洽谈渠道,就能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物流成本,稳定饭菜价格,保障饭菜质量。”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雄强说。

        为了降低高校学生食堂采购成本,有效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陕西省教育厅积极实施“农校对接”工作,计划建立华县、泾阳、杨凌等农产品供应基地,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高校学生食堂对接,减少高校农产品采购环节,降低学生食堂采购成本,更好地保障学生食品安全,促进高校稳定和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实现农民增收、学生受益的“双赢”局面。

        在今天举办的陕西高校“农校对接”现场会上,省教育厅、省农业厅共同签订了《关于加强“农校对接”的框架协议》,各高校后勤部门代表与华县农业局签署了无公害农产品协议。协议签订后,6辆满载时令蔬菜的大卡车从华县出发,将带着露珠的鲜菜送往西安地区高等学校食堂。

        陕西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焕友称赞“农校对接”活动是缓解农民“卖菜难”问题的“及时雨”。在一家农户的西红柿大棚里,王焕友满脸笑容地说:“高等学校直接到田间地头采购蔬菜,以实际行动支农惠农,让签约合作社的农产品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不仅可以让菜农有计划、有规模地科学种植,推动产业不断发展,而且避免了流通环节成本过高造成的‘菜价贵’现象,必将推动相关农产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通讯员 柯昌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