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9日 星期四

    承于先辈 传之后人

    作者:蔡正仁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9日 16版)

        过去的十年,昆曲真是碰上了好日子,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文化部的直接指导下,在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的大力资助下,昆曲艺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我们举办了四届中国昆剧节,举办了两次大型的中青年演员昆剧展演,各个昆剧院团都有好作品问世。我们上海昆剧团创作演出的《牡丹亭》、《班昭》、《邯郸梦》、《长生殿》等一批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以及广大观众的赞赏和喜爱。在人才培养上,我们的优秀青年演员已为业界所熟知和认可,如魏春荣、谷好好、王振义、俞玖琳、吴双、黎安、施夏明、罗晨雪等青年演员崭露头角,他们现在已挑起了昆剧的大梁,而且随着现代的各种宣传手段和传播媒介,他们都各自拥有一批很固定的粉丝,观众对他们的接受度很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有人指出,说昆剧是“没落产业”,是一种“博物馆艺术”,我曾反驳过他们。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的回答更有力了,昆剧不是没落的艺术,而是“朝阳产业”。

        过去的十年,是昆剧蓬勃发展的十年,但我更想说,这十年是昆剧传承的十年。十年来,全国7个昆剧院团整理挖掘了一大批优秀传统折子戏。我们上昆的《长生殿》、《牡丹亭》就是在传承基础上整理挖掘而来,《班昭》则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多的创新。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剧目,我认为都离不开传统与传承。上海昆剧团每年都会申请专项资金给青年演员学习各行当的传统剧目,十年来,他们学了《絮阁》、《惊变埋玉》、《夜奔》、《醉皂》、《对刀步战》、《盗甲》、《前逼》、《雪樵》、《八仙过海》、《雅观楼》、《芙蓉岭》、《写真》、《离魂》、《水淹七军》、《一箭仇》、《惠明下书》、《草诏》等近百出。我一直认为,一个演员要有发展,一定要把传统的基础打扎实。一个剧种要发展,也是在继承和掌握了传统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健康科学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学好传统折子戏,这是我们发展的根本。

        今年4月,我应台北昆曲研习社之邀,到台北给昆曲爱好者上课,给他们讲“俞派唱法”,把俞振飞大师的唱腔唱法传授给台湾的昆曲爱好者。整个活动期间,我给他们上拍曲课,他们都是用工尺谱来听课,学生的水平很高,让我觉得很受鼓舞。同时我们还举办了两次大师班,一次是官生班,一次是巾生班,各选择了三段典型的代表性的官生、巾生唱段,详细讲授其中的唱曲要点、特色,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和大陆不同,他们是买票来学的,每张票要400台币,可见观众的热情度之高。我觉得我们这一批人得天独厚,能跟着俞老、传字辈老师学戏,现在我们有责任把昆曲艺术传下去,我们这批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昆曲演员,如今大都已经七十开外,但只要身体允许,一定会尽心尽力指导学生,把昆曲的传承工作做好做扎实,使先辈们留下的昆曲之花,在新的历史时期绽放出新的光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