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公布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名单中,江苏13个省辖市全部在列。据了解,目前江苏102家市县院文艺院团在全国率先全面完成转企改制,江苏文化体制改革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全面完成。
2009年,江苏制定出文化体制改革时间表:到2010年,全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到位,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到位;到2012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推进过程中,文化产业连续5年30%左右的高增速,使江苏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江苏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成就了多个第一: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连续三年总资产、总销售和净资产超百亿,并作为全国唯一的出版传媒集团跻身“2010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江苏演艺集团在全国国有文艺院团中经营收入率先突破亿元大关;江苏广电集团2010年创收61.1亿元,居省级台第一;江苏广电网络公司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一张网”,目前已经拥有1700多万电视用户,数量为全国第一。
这批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杆标。2010年5月深圳文博会上,4家企业均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入选数量居全国之首。
2010年,江苏组织创作新剧目100余部,一批优秀作品屡获国家级大奖。京剧《飘逸的红纱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优秀剧目奖,昆剧《1699·桃花扇》获文化部文华大奖特别奖。《建国大业》等电影票房过亿元,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化军团异军突起,使江苏成为全国品牌聚集的文化重镇。
一批文化产业园快速崛起。丹阳“江苏科技文化产业园”、淮安清河文化产业园,昆山(周庄)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成为江苏文化产业的集聚地。近日,位于南京溧水的江苏(国家)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举行了揭牌仪式。经过5年规划建设,园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正在此地拍摄。该园属国家级影视产业园,是国内首家以“近现代景观”为特色的影视拍摄制作国家级基地,将全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群和长三角5A级文化旅游休闲中心。
以体制改革促文化产业发展,扩大了文化影响力,一批文化企业开始走出本土,走向世界。2010年9月,《新华日报iPad阅读版》和人民日报、南方日报一起面向全球发布;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大力发展新兴媒体,江苏手机报用户达220万,《中国江苏·3G》已覆盖68个国家。海安“523”文化产业主题公园,形成了油画创作、生产和销售一体的产业链,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先进典型引路,对先进企业鲜活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努力发挥其启发和引导作用,成为江苏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经验。以院团改革为例,2004年,江苏省演艺集团所属11个院团整体转企改制,全员身份转换,所有院团人员不保留事业单位身份,而以市场主体身份参与竞争。按表演场次和观众上座情况拿效益工资,激发了演员们的表演热情和创作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到2009年,集团营业收入增长13.5倍,演出场次增长3倍,资产增长10倍,人均收入增长3倍多。
江苏改革中的“得意之笔”还在于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源整合。江苏省内一批重点文化集团,已逐步成长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江苏省演艺集团的新型演艺文化连锁体系“苏演院线”,在全国首创“开拓基层演出市场、推动文化惠民”的目标,3年实现100家的连锁规模,被列入2010年度“国家十大文化创新工程”;新华日报报业集团集中省广电集团、省出版集团和省广电网络公司等资源,跨媒体合作打造了新媒体平台“中江网”;由10个城市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与战略投资者组建的江苏省广电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68亿元。
文化体制改革中,江苏省委省政府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既是规划者、探索者,也是推动者、保障者。江苏两任书记省长亲自抓广电网络集团的组建,用了近5年时间,以资本为纽带,实现了13个省辖市的资源整合。“这几年间,哪怕只退一小步,都不会有现在的好局面。”集团董事长陈梦娟表示。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刘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