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经从“一五”时期的19.9%提高到52%,大批优秀的农业人才奋战在农业生产科研和推广的第一线,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科技工作者把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都献给了“三农”事业,他们的工作场所是田间地头,工作常态是风里来雨里去,很少有节假日,难得和亲人团聚,甚至也没有响亮的科技成果,但是他们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爱戴,因为他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们的成果留在了千万家。李振声、袁隆平是年长一代的代表,中青年一代,王庆煌同志是佼佼者。
农业科技工作,直接面对农业、农村、农民,环境艰苦,条件较差,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不图名利、不计得失、不讲条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一大批像王庆煌这样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和引领,加强转变科技发展方式,这对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前不久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印发了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了现代农业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光明日报在全社会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时候宣传报道王庆煌事迹,为全社会尊重农业科技人才营造了良好环境,对于激发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事业,对吸引青年学生走进“三农”领域,发挥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科技是一项充满着光荣与梦想的事业,吸引着更多探索者去施展才华,老一代科技工作者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希望有更多的“王庆煌”涌现出来,发扬“泥腿子”精神,把科技成果推广到田间地头。(本报记者 李玉兰、李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