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29日 星期二

    “一禁了之”还能走多久

    蔡 闯 《 光明日报 》( 2011年03月29日   02 版)

        近日,南京部分高校透露,在校园中禁止学生使用自行车,原因是“为学校整体环境考虑”。消息一出,不少人又被“雷”住了。

        中国一度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就是因为我们街上的自行车特别多,大学校园也不例外。车多了,难免乱,乱了就禁,咔嚓一刀,万事皆休,颇有武侠小说中“举刀自宫,神功自成”之意——在一些管理者看来,此举天经地义,屡试不爽。

        其实,屡试不爽实是屡试不灵。几十年前,邓丽君的歌声刚被我等听到时,也在被禁之列。喇叭裤、蛤蟆镜、“砖头”录音机里的邓丽君,都是“负面”的,如核辐射一般要远离的。怎奈“禁”的力度再大,也挡不住群众心向往之。如今,邓丽君不仅不禁了,还成了一些电视台拉收视率的底牌。

        “禁”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历史上确实使用频率极高。明朝时“不许片板下海”的禁海令,也许当时看来并非毫无道理,但经过历史的检验,确实可定为弊政,遗害无穷。据鲁迅先生考证,奉皇恩编修“四库全书”的纪晓岚在整个过程中删、毁、改所谓“禁书”,与“四库”所集同样宏富,连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都改了。只可惜,今天我们仍在读岳武穆的原版,纪大才子是如何改的,不知道。

        对某些高校管理者来说,“禁”之弊端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禁令一般只对别人,不对自己。诚如南京不少大学生所言,既为整顿校园环境,何以只禁学生的自行车,却不禁教师的汽车?

        很长时间以来,校园环境一直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据说,春天里开满樱花的武汉大学,一天的游客就可达到20万人以上,校园周边交通为之堵塞;北大、清华也多为游客头痛。在这样的环境里,置一张安静的书桌几成梦想。至于穿梭往来的自行车,在众多校园中更是司空见惯。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校园中的汽车亦不少见,甚至出现恶性事故。在这种情况下,管理是必须的、正常的,只是管理者必须明白,把禁令当作管理的唯一手段,只能显示管理者的懒惰与无能,而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昔元朝初定,禁刀,每十户仅留厨刀一把。结果,山西人民还是用铁片做出了刀削面。可见,禁是禁不住的。

        还有一点我们不能忽略:北大、清华、武大等知名高校被游客所扰,南京诸大学为学生自行车所困,作为“智库”、“智窗”存在的大学,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却显得“智短”,原因何在?笔者以为:用进废退,一禁了之的“雷观念”不除,智慧就永远不够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