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军区联勤某分部高级审计师汪锡广,人称把守国防经费的“铁门栓”。从事审计工作11年,在军区联勤系统各级党委的支持下,他审计工程项目2357个,查处超预算开支等违规金额1.14亿元,审减施工单位不合理收费1.74亿元,以清廉自守,书写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新风正气。今年1月,他们被总政和军纪委联合表彰为“全军优秀纪检监察干部”。
“这个手我不能抬”
某年2月,汪锡广带领战友对某国防工程六标段预算进行审计。计划投资才900万元,送审标底居然超出整整700万元。汪锡广下决心,一定要戳穿承包商精心编造的“西洋镜”。经过市场调查,他发现,仅“彩钢夹心板”一项,承包商就多报了400多万元。汪锡广一下子就对原定标底审减了820万元。在事实面前,承包商只得接受。
某年4月,汪锡广带队对某国防工程进行竣工审计。从报告上看,工程各种手续齐全,定额标准全部合乎规定,一切看上去无懈可击。但基于对某些工程队老板的了解,汪锡广要求自己静下心,再较一较“真”。一块“水稻田”地基引起汪锡广警觉。原始图纸上明明标注的是一条乡村公路,而施工队偏偏说是“水稻田”,以此虚报工程量。汪锡广带领两名审计员逐段抽样检查,很快找到原来路基。老板急了:“汪审计,你这样一折腾,我就少了30万块钱啊。请您高抬贵手!”汪锡广说:“这个手我不能抬!”他审减了相关费用,还按照规定罚款两万元。
2006年,一个已转业到地方,曾对汪锡广有知遇之恩的老领导给他打来电话,请汪锡广对正在分部施工的某工程队老板“给予关照”。
汪锡广诚恳地说:“老领导,我是什么人您应该知道。这个忙,我实在是不能帮啊。”在接下来的审计结算中,他丝毫没有手软,依法依规审减了20余万元。
甘当“过河卒子”
审计监督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揭露。有联勤分部党委支持,面对违法乱纪的人和事,汪锡广甘当“过河卒子”,一往无前。
2005年3月,汪锡广审计某部的电力安装工程。几个回合下来,工程队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等问题一一浮出水面。工程队老板有恃无恐地说:“我们报的就是这个价。你们如果要动金额的话,我们就断部队的电!”面对垄断行业人员的威胁,汪锡广一字一句地告诉他们:“垄断行业也要遵纪守法。你敢断电,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在汪锡广坚持下,这个老板不得不在结算单上签字,经费从273.78万元审减到141.45万元,还被罚款5万元。
一次,上级在某地进行规范化建设试点,非常成功。汪锡广对试点经费进行审计时,上下关注,不少人期望有个“完美”的结果,为试点工作画一个圆满的句号。有个与他关系不错的仓库领导直接对他说:“老汪,仓库经费紧张,搞这么个大活动不容易,你少审点,给我们留点‘空间’。”汪锡广当场表态:“只要确实是试点的开支,我绝对不会多审掉你们一分钱,但不是试点的开支,也不会少审一分钱。”审计结果,审减的幅度还挺大。那个领导不乐意了,当面指责汪锡广:“肉不在锅里就在碗里,钱反正都在部队,有什么好审的!弄得我们难堪你又能得到什么好处?”汪锡广以理服人:“军费不是‘唐僧肉’,每分钱有每分钱的用处,锅里碗里当然要分清楚。审计是党委经费把关的最后一道关口,职责所在,我不能给你、更不能给我留什么‘空间’。”
“多一些未雨绸缪”
在汪锡广看来,审计工作不能只当“马后炮”,要当预警的“瞭望哨”。
2001年9月,汪锡广对某仓库新修道路工程进行审计,遇到“新情况”:这个仓库营区道路本来是一项造价50万元的整体工程,却变成6个10万元以下的零星工程。他一想就明白:分部规定10万元以下的工程可不经审计直接结账,他们这样做是想逃避审计监督。汪锡广果断向分部建议:对各单位同一施工项目、同一施工单位、同一施工期间的“三同”工程,必须经审计方可报销出账,防止出现“猫腻”。很快,相关制度出台,从根本上杜绝了规避审计的“擦边球”。
针对合同签订不够严谨、中标结果执行不够严格等问题,汪锡广向分部党委建议“多一些未雨绸缪”,对50万元以上项目合同,必须由财务、营房、审计等机关职能部门联合审核后才可签订。这一做法,避免了很多损失和纠纷。
针对干部有可能出现的经济问题,汪锡广重在“预防”与“保健”。他向分部党委呈报推行《审计结果讲评制度》,建议出台收支情况上网公布等6条硬性措施,规范了管理,防止了违纪问题的发生。汪锡广和战友们在医院效益审计上探索形成的全流程、全方位、全要素的“三全”审计做法,还被全军推广。
坚守军人的“精神高地”
不与建筑商、承包商拉拉扯扯,这是汪锡广的行为准则。他把个人形象看得比生命还重,始终做到慎初、慎独、慎微。每次下部队,他都是招待所、食堂、工作现场“三点一线”,从不涉足任何地方娱乐休闲场所。
一次,汪锡广审计一段道路工程时,发现有偷工减料嫌疑。施工队老板见事不妙,悄悄往汪锡广枕头下塞了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汪锡广马上抓住老板的手,责令他把信封拿走。老板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谁也不会知道的,你就放心收下吧。”汪锡广掷地有声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拿了你的钱,就昧了自己的良心。”老板只好拿起信封,悻悻离开。汪锡广认为,苍蝇不盯无缝的蛋。他在小事小节上也严格要求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他坚信一条: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最柔软、最易攻破的地方,汪锡广也不例外。因为长期在外出差审计,汪锡广对妻子女儿照顾得很少、深感愧疚。许多工程队老板知道他的心思,想通过帮他家人提供生活方便送人情。有想送车的,有想帮他女儿找个好学校的,有许诺“只要有需要,保证随叫随到”的,但汪锡广从来都坚决拒绝。因为他知道,只有手上清白,内心才能清净。
“常用‘手电筒’照自己”
1999年8月,全军在联勤分部设立审计机构。跨入审计门槛后,汪锡广努力学习,很快从外行成为审计专家。他在《军事经济研究》、《军队审计》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文章80余篇,其中《审计部门在某型战役中如何履行监督职能》、《派驻审计在战备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别获得全军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2005年,在军区首届审计知识比武竞赛中,他获得第一名。汪锡广研制的“审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审计档案由纸质化向数字化的转变,这在全军是第一家,引起总部重视。汪锡广还带领大家搞好重大审计课题的研究,先后完成《联勤分部审计训练教案》等10多个课题,得到上级机关的充分肯定。2008年他带领战友参加军区审计专业比武竞赛,荣获团体第一名。
在“曝光”别人的同时,汪锡广“常用监督的‘手电筒’照自己”,制定审计干部“七不准”,与审计单位进行双向监督,开展双向讲评,有效维护了审计权威,创造了11年无信件、无上访、无投诉、无复审的纪录;21个审计项目被军区表彰为“精品”项目。
本报特约记者 丁广阳 本报通讯员 潘正军
短评
难能可贵的“铁门栓”
汪锡广,人称“铁门栓”,绝非浪得虚名。从与承包商“斗智”,到与电老虎“斗狠”,乃至与有知遇之恩的老领导“斗情”,他一路艰辛,步步难能可贵!由于职责在肩,他的人生是艰辛的,真可谓前进一步是“孤独”,后退一步是“苟安”,无论进退,都大不易。汪锡广好就好在没有逃避,他用一个革命军人的坚定与睿智,出色地履行了党赋予他的神圣使命。汪锡广的人生又是幸福的,他从来都是在“阳光”下作战——他身后,有党组织作靠山;他身边,有相同职业理想的战友、有匡扶正义的群众作帮手。让我们呼唤,有更多的“铁门栓”为人民把家守业;让我们祈愿,有更多的阳光,温暖各行各业的“铁门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