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24日 星期四

    差异化竞争与银行业稳定性

    作者:刘 旸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24日 14版)
    中国商业银行在业务上严重趋同,经营收入主要依赖存贷利差。 资料图片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缘起于单一的信贷产品——次级房屋抵押贷款。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行为的趋同性(同质性),增大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在某个时刻一个微小的信息冲击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存在类似的同质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中国商业银行具有很强的同质性

        首先是各商业银行收入来源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各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都严重依赖利差收入,中间业务占比较低。银行的规模越小,对利差收入的依赖程度越高。

        其次是发展目标和战略的同质性。但总体来看,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都追求跨地区发展,争做全国性银行,而且各商业银行都将经营精力集中在经济发达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市。

        我国各商业银行虽然也采取了一定的差异化战略,即在制订一般性战略的同时,也制定有特色战略,但特色战略都淹没在对大而全的竞争中。事实上,国际知名银行都有一定的特色,如花期银行以贸易融资为重点,欧洲复兴银行擅长项目融资。

        银行同质化诱发过度竞争

        中国商业银行在业务上严重趋同,经营收入主要依赖存贷利差,所以在业务拓展上往往都单纯盯住大项目、大企业、大客户,从而形成恶性竞争。例如,在2008年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后,各大银行纷纷参与国家项目贷款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争抢住房抵押贷款及票据融资,使2009年的贷款接近了十万亿,形成了信贷供给的“产能过剩”。不仅信贷业务,银行卡业务也陷入了过度竞争的泥潭。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2009年第一季度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18.88亿张,超过了中国人口的总数。过度竞争最终表现为低价亏损竞争,这严重削弱了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而发达国家的银行业,提供中介服务的营业收入远远超出存贷差的收入,甚至会达到其整体业务收入的90%。

        过度竞争威胁银行系统的稳定性

        因同质性而产生的银行业过度竞争,会增加同质产品的供给,降低各银行的盈利能力。在这一背景下,为了增加盈利,银行可能从事更多的高风险业务以增加盈利。美国的次贷危机便是这种机制作用下的结果。由于有存款保险和政府的隐形担保,风险溢价会转化为银行管理者丰厚的资金,因风险而产生损失则会由股东、保险公司或政府承担。

        2009年,面对存贷差的减少,中国各银行通过扩大信贷规模的方法实现了收入的高增长。接近十万亿的天量贷款所可能产生的不良资产,以及流动性泛滥等后果,将由股东、政府和居民承担。资本市场因担心银行资产的未来安全,对银行股采取了“用脚投票”的态度;银行系统的稳定性也成为中国银监会挥之不去的阴影。地方融资平台、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风险都考验着中央银行和银监会的调控能力与监管水平。既要保就业和增长(防通缩),又要保持货值稳定,还要应对热钱冲击,货币政策岂止两难。

        差异化竞争战略是银行的唯一选择

        由于功能具有同质性,银行业成为最具替代性的竞争行业。竞争不但在金融业内各类机构之间展开,而且非金融机构也可以比较容易进入银行领域(法律和政策限制除外)。银行业的技术具有可复制性,所以银行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功能同质性,并不意味着银行之间必然是同质的,银行之间可以在规模、产品、客户、地域、品牌等方面寻求差别,即相同的功能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这种差异性最终会形成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采用差异性竞争策略的银行会更易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对银行而言,差异化战略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唯一选择。差异化战略最初由迈克尔·波特于1989年提出。波特提出了三种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积聚战略。对于处于同一金融环境和技术水平下的银行来说,由于资金成本和营业成本没有显著差别,成本领先战略实践性不强,目标积聚战略是企业为实现长期目标建立合适的经营理念与文化,以适应目标的实现,从这一点来看,目标积聚战略与差异化战略具有一致性。

        通过差异化竞争提高银行的稳定性

        差异化竞争,可以从两种渠道化解因同质性而导致的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威胁。

        第一,差异化分散了银行的风险。银行通过差异化竞争,在资产配置上会产生较大差异,不同资产在所有银行中得以配置,从而使风险得到了分散,降低了单个银行的风险。

        第二,差异化弱化了银行的一致性行为所引发的羊群效应,从而降低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投资者或企业的管理者不可能完全理性,如果市场产生错误的信息,或者对市场信息产生错误的解读,那么市场参与者会通过信号的不断反馈与强化产生从众心理,诱发羊群效应,即一致性行为。当市场信息和市场预期发生反转时,资产价格泡沫破裂,价格持续下跌的信号反馈强化了危机预期,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再度发生,市场的一致性过度抛卖将会使银行损失惨重,从而酿成银行危机。如果银行实施差异化经营,银行的资产、经营重点和策略不同,资产配置会各有所长。那么对于银行体系来说,某一种的资产头寸不可能太大,产生一致性羊群效应的可能性便会大大降低,银行的系统风险就会可控,稳定性会增强。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