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03日 星期四

    “拉一把”、“推一把”就有不一样的未来

    ——张连珍委员谈关爱失足青少年

    《 光明日报 》( 2011年03月03日   07 版)

        新闻背景:青少年因年龄小、社会经验少、考虑问题比较简单,突发性犯罪比较多,而且越来越趋低龄化、情节严重化。因打台球发生口角,15周岁的郑某就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将被害人连捅四刀而致死亡。生活中,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令人担忧。

        记者: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您觉得谁最应该为青少年犯罪“埋单”?

        张连珍: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现象,应该说,各方都脱不了干系。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理上、生理上都尚未完全成熟,社会经验很少,缺乏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复杂,极不稳定,如果受到不良诱导很容易就走上犯罪道路;而家庭教育的缺失或错位也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此外,学校教育缺失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我了解,很多青少年学生对于违法、犯罪似懂非懂,一些孩子已经走上了犯罪道路自己却还不知道,这是尤其令人痛惜的事。

        新闻故事:2010年9月22日,又是一年中秋佳节、家人团聚的日子,江苏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孩子们再一次迎来了他们共同的妈妈——江苏省政协主席张连珍,这已是张妈妈连续和孩子们过的第12个中秋节。

        记者:听说江苏少管所里的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您为“张妈妈”,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到他们的?坚持这样久和孩子一起过中秋节,很不容易,您这样做是出于何种考虑?

        张连珍:早在1999年,我任江苏省副省长兼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任时,就关注到这个群体。当时的心情很复杂,既痛心他们危害社会,又同情他们小小年纪就要远离父母。于是,我决定每年中秋节去看望这些孩子们,用一个母亲的心去感化他们、挽救他们。

        之所以选择中秋节,不仅是因为这是一个充满爱的节日,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节日,而在这个全家团聚的日子,他们尤其需要来自外界的关心和爱。在我内心里有一个信念:这些孩子虽然走错了道,但他们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拉一把”、“推一把”,也许他们就会收获不一样的未来。而事实也验证了我的信念。现在这里有很多孩子都已经带着满满的信心重新开启他们的未来。这是让我尤其开心的事。

        在我看来,开展帮教活动,不仅可以了解这些未成年犯犯罪的原因,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还可以持续关心、关注这些孩子在少管所的表现,探讨如何对少年犯进行改造,研究如何让孩子们重获新生,健康成长、成才。

        新闻故事:2003年,将要上高三的王逾因在迪厅与社会青年发生纠纷,混乱中用匕首刺穿了对方的肺,被送进了管教所。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鼓励下,王逾认真改造,获得减刑,回家后参加了高考,顺利被扬州某大学录取。

        记者:作为多年来和问题青少年打交道的“知心妈妈”,我想您对他们这个群体的心理有着更深入的了解。您觉得应当如何引导他们重新走向社会呢?

        张连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特别是对于涉世不深、可塑性很强的未成年人,人生道路还很长,应给他们健康的成长拓展道路。对于一些违犯法律的未成年人,依法惩治是必不可少的。法律是严肃的,任何人违犯法律,都要依法惩办。但我觉得惩的同时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国家专门设立的未成年犯管教所就很好,因为管教所在对失足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不忘记对他们进行文化基础课教育,使他们在服刑期间学习到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这样,他们回归社会后就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对于那些已经回归社会的失足少年,我们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给予更多的关爱,不要有任何偏见。(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